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丹花”营养难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9:11 宁夏日报

  国策剧《情暖农家》艰辛出炉

  9月中旬,记者走进西吉县文工团排练室,但见梆子清脆,秦腔吼天,歌声悠扬,舞姿曼妙,赏心悦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叫人眼花缭乱。文工团团长范平义告诉记者,为配合宁夏首届文化艺术节的演出和宣传,根据西吉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西吉县文工团加班加点排练以地方花儿歌舞为载体,以落实中央“两免一补”政策发展民族教育为题材,塑造农村妇
女转变观念重视教育尤其是女童教育的现代花儿剧《情暖农家》,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排练如期与观众见面,剧情反映了党和政府给农家带来的温暖和实惠。结束宁夏首届文化艺术节的演出后,文工团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虽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级单位布置的任务,一举摘得优秀剧目奖和9个单项奖,但《情暖人家》的‘出炉’却是十分艰辛。排练经费没有到位一分钱,从布景到服装道具,都是在欠账的状态下进行的。由于排练欠下6万多元,老板整天上门催账。《情暖人家》从排练到演出,我们都是在做‘无米之炊’,演员加班加点没有加班费腹有怨言,绝大多数道具都是20年前的,演出没有收到预期目的,文工团现在犹如断乳的襁褓婴儿,亟待营养。”范团长说。姹紫嫣红“山丹花”

  从1974年建团以来,30多年弹指一挥间,西吉县文工团演职人员无论是跋涉在山坳土梁,还是感受寒风凛冽和大雨滂沱带来的苦楚,他们一直不知疲倦地默默耕耘。文工团先后创作出具有浓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花儿歌舞、花儿剧、音乐、曲艺等剧目280多个,排练演出传统剧、现代剧、历史剧及其他节目176本(折),曾8次选拔节目进京演出,应日本等国之邀进行文艺交流演出。

  文工团建团以来,创作题材一直扎根于民间,以本地“花儿音乐”、民间故事、地方方言为基础创演。创作的花儿歌舞剧《曼苏儿》、花儿联唱《春色洒满河山》、舞蹈《送粮路上》、《抓发菜的尕姑娘》、器乐曲《数花》等7个剧(节)目参加全国文艺会演并获奖。花儿歌舞《林草情》、舞蹈《猴子玩灯》等节目在自治区文艺调演中获创作、编导、音乐等全能奖,器乐曲《数花》还被拍入电影记录片《泥土的芳香》。该团多年的创作尝试,在中国戏曲种类中新创填补了“花儿歌舞剧”这一剧种,并载入《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期间,由王秀琴、连玉琴等8名女演员创排的表演唱《土豆变金豆》,在参加全国“爱我中华”表演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山丹花”的迥异心境

  经过30多年甜蜜与苦涩的“交织”,该文工团虽然逐渐成为我区具有较强艺术生产力的奇葩,但由于经费以及待遇等问题,演员们萌生出不同的想法。

  “须生”连玉琴,演艺生涯中写满了动人心玄的“故事”。1980年,正值西吉县文艺事业“上坡”阶段,身怀8个月身孕的连玉琴依旧坚持进村演出。一次,她演出结束卸妆后,突感不适,丈夫尹德智和同事将她送到家不到一小时,她生下了女儿尹春燕。女儿躺在襁褓中40天,她又重返舞台。由于没人照顾孩子,夫妻俩演出时,就将孩子裹上大衣放在道具箱内。有时,孩子从黑黑的箱子内苏醒后,撕心裂肺地哭喊妈妈爸爸,“狠心”的父母全然不觉,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倾情演出。有一次,演出结束后,连玉琴将女儿倒绑在身上坐了2个多小时车,到家后才发现孩子的头竟然朝下,为此,她一直觉得对不起孩子。“建团初期,难以想象的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时至今日,作为创始人,我们老演员理应起带头作用,学会坚持和克服,只有这样,西吉文工团才不至于凋敝。”连玉琴说。

  “连老师的奉献精神一度深深感染了我,是我在探索和追求艺术时的动力。然而,现在文工团没有办公经费,排练花儿剧要到处赊账买道具,每次送戏下乡演出连辆大篷车都没有。演员每月只能拿80%的工资,暖气费全部由个人买单。收入低娶媳妇都成问题,所以我选择了调离文工团。”记者面前,去年调离文工团的一位职工如是说。

  文工团支部书记尹德智说:“由于看不到前途,起码的生活得不到保证,团里许多骨干力量选择调离文工团,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建团30多年来,已经流失骨干130多人,现在只有近50人硬撑着,队伍素质有较大下滑。”在尹书记的带领下,记者进入排练室大门后,便感受到一股逼人寒气。陈旧破损的道具箱内,储放的“老黄历”多数已有20多年历史,一双步鞋表层竟被密密匝匝地缝上了数不清的线条,鞋底已经折成两块。1998年被银川一家电影公司淘汰用于支援文工团的300张座椅已经“开肠破肚”。寒冷刺骨的排练室内,演员们披着棉衣专注地排练。适时注入营养素

  采访中,记者被绝大多数演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然而,面对已经超期服役20多年的道具,面对令人瑟瑟发抖的排练室,面对无一辆大篷车的尴尬,承载宣传文化艺术任务的西吉县文工团演员们,依旧在默默地激发着自己的激情和创造力。

  固原市一位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艺术家介绍,西吉县文工团在宁夏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它为宁夏为西吉争得了太多的荣誉,现在全国上下非常重视具有地方民族特点的文化建设,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西吉文工团的软硬件建设。比如送戏下乡,没有大篷车,动辄雇车就会大大消退演员的积极性。再比如道具问题,用一个20多年的乐器去比效果比成绩,显然是不现实的。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西吉县文工团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汲取营养后的“山丹花”更加娇艳。(本报记者高莉苏峰)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