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0:39 光明网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

  巴金资料图片

  新华社上海10月17日电(记者赵兰英)2005年10 月17 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 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之久,培育了大批文学青年。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五卷本的《随想录》和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几十年来,尤其从1981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起,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照亮文坛,给人精神慰藉。

  巴金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高烧,6年多来,病情反反复复,党和国家尽全力救治,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不幸逝世。

  巴金是20世纪的良知符号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

  《随想录》五卷本手稿本。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

  巴金在一生中,用文字和行动履行着自己“讲真话”的追求

  巴金专题之良知符号 他是20世纪的良知符号

  “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巴金

  仅凭早期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巴金就已经确立了“巴、老、曹”并称的巨匠地位。但因为有了5卷本、40多万字的《随想录》,不但使他的文学创作攀上新的高峰,也更使他因“讲真话”的巨大的勇气,而成为一个特殊时代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榜样。正如鲁迅已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旗手,更是民族性格和意志的标志一样,巴金是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被人们所崇敬。

  “想不通”:通过受苦净化心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感到惊喜,发出了迎接黎明的欢呼。这在巴金的思想发展上也呈现出历史的转折。他毅然投入到新社会的怀抱,义无返顾地跟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只是以后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使不少知识分子陷入困境,尤其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浩劫,巴金也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受到莫大的冲击。

  文革开始后,巴金被当作“上海文学界最大的罪人”来批斗,接着就是无数次迫害接踵而来。

  一个晚上,几个中学生翻墙进来,为首的只不过十四五岁,是从北京宋的干部子弟,他们都是经过天安门城楼检阅过的红卫兵,以陈伯达、江青、张春桥为首的中央文革小组为他们壮过胆的“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小将”。他们蜂拥进入中门,一声吆喝,叫全家的人都站出来。萧珊看他们深夜闯入,来势汹汹,怕巴金被他们揪走,就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报告情况,要求民警出来干预。谁知派出所只有一个人在值班,迫于眼前情势,不敢出来管。而那个为首的红卫兵发现了萧珊的行动,跟着赶到派出所,竟然当着民警的面,用铜头皮带对萧珊狠狠地抽了一下,以至左眼内出血,眼圈四周发黑,作痕长时间没有消退。并把他押回来,同巴金和他的两个妹妹以及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的21岁的女儿小林一起关在厕所里。萧珊挨铜头皮带打的这件事让巴金终身难忘。

  巴金天天晚上要吞几片安眠药,才能入睡,他的满脑子都是“想不通”,他虽然想不通,但又怀疑自己真有罪,思想改造不彻底。现在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受苦,来净化心灵,你们斗他,他低头认罪,你们高举双手喊:“打倒巴金1他也高举双手,高喊:“打倒巴金1

  《随想录》:“讲真话的大书”

  从反胡风、反右到十年浩劫,特别是萧珊的去世,巴金经历了终身难忘的迫害、凌辱。因此“四人帮”垮台后他的反思如巨涛翻滚,迫不及待地要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

  于是在“文革”之后,巴金用了8年时间写了150篇《随想录》,计有42万字。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学术界认为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的本身和文学范畴。

  巴金在《随想录》(第2集)的后记中说:“是大多数人的痛苦和我自己的痛苦使我拿起笔不停地写下去……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揭露、控诉、讲真话,构成了《随想录》的基本格调。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在“文革”后极左思潮还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之时,巴金率先拿起笔来开始“呐喊”。巴金比较早地提出“文革”不仅仅是“四人帮”的事,每个人不但是受害者也是参与者,是推波助澜者,是有责任的。并且巴金首先拿自己开刀,认为自己在“文革”中也说了假话。所以巴金在《随想录》中一遍又一遍地提倡说真话,认为“文革”的产生是由说假话造成的。巴金说,说的真话并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是在真话的基础上产生的。

  他写这部散文集已不存在任何功利的目的,正如他在五个集子的合订本的序言中所说:“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

  捍卫“讲真话”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要做到完全讲真话,都是十分艰难的。当年巴金虽然不能完全地公开讲真话,却实实在在地为中国文学办了几件大事。现代文学馆的建立如果没有巴金的奔走呼吁现在还不知在哪呢!他亲自创办的《收获》杂志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是公认的中国一流的发行量最大的能发表真正的优秀文学作品的刊物,而这一切和巴金提倡的讲真话是分不开的。巴金以《收获》为阵地发表了大量在当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作品。

  但即使到了《随想录》已经出版,老人宣布搁笔以后,那些阴丝丝的冷风仍然没有消除对老人的敌意。1991年,北京一家报纸上公开发表署名文章,含沙射影地攻击老人晚年用生命来呼喊的“讲真话”口号,这篇奇文以“真话不等于真理”为理由,把一盆盆污水朝老人头上泼去,甚至把“说真话”与“自由化”联系在一起,诬陷“真话”是“投向党和人民政权的石头、枪弹”。这种言论里包藏的祸心,老人不会不知道,几年来他几乎过着隐居生活,不再发表惊世之论,以求安全度过晚年的平静生活,可是这一次他忍不住了,他必须捍卫这个经过几十年惨痛教训换来的人生格言。

  于是,在那一年四川成都举行的第二届巴金学术研讨会上,老人发表了一篇公开信,反驳那些文坛上的鬼魅们:“我提倡讲真话,并非自我吹嘘我在传播真理。正相反,我想说明过去我也讲过假话欺骗读者,欠下还不清的债。”老人真的火了,他愤怒地说下去:“因为病,我的确服老了……以后我很难发表作品了。但是我不甘心沉默。我最后还是要用行动来证明所写的和我所说的到底是真是假,说明我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句话,我要用行为来补写我用笔没有写出来的一切。”信息时报

  巴金简历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