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将斥资兴建15个研究院拯救广式腊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1:42 信息时报

  时报讯(记者 薛冰 实习生 徐旭珊 通讯员 蒋开球)10月15日,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食品工业研究所在深圳高交会上举行了一场引人关注的签约仪式,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投资200万元的《粤式传统肉制品现代加工技术》项目将由这两家共同完成,此项目旨在“拯救”广东三大传统特色食品———广式腊味。记者还获悉,为了将高校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投放市场,华南理工大学将在华南地区建立15个研究院,促使科研成果在最短时间内转化成产品投放市场

  新技术将解决广式腊味难题

  广式腊味是广东的三大传统特色食品之一,年产量达30多万吨,产值达60多亿元。但10月1日实施的《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中,增加了过氧化值等指标,而广式腊味因一直存在着安全、质量及加工工艺等三大问题,尤其是产品过氧化值在目前工艺下极易超标,因此,在新的国家卫生标准的冲击下,整个行业已经几乎面临着“灭顶之灾”。

  据了解,传统的广式腊味主要使用带有致癌危险的亚硝酸盐等用于腊味的发色,高盐高糖又损害了腊味产品的健康形象,酸价值、过氧化值非常容易超标,传统的家庭式作坊式干燥加工又造成了产品的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整个腊味行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针对这种现象,广东省政府投资200万元,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食品工业研究所共同着手进行《粤式传统肉制品现代加工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运用科技的力量,采用新的技术来改善广式腊味的生存状况。

  据了解,新技术将从几个方面来消除广式腊味的安全隐患,提高产品质量,改革加工手段。采用

脂肪抗氧化剂符合增效技术、真空包装技术等提高广式腊味的保质期,力争从常温下4到6月的保质期能达到一年的目标;采用太阳能干燥工艺、计算机智能控制、微波杀菌、灭酶等加工技术实现干燥工艺的智能化、现代化,实现无菌包装工艺;寻找新型发色技术,替代或部分替代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进行发色,同时采用低盐、低糖的腊味生产技术。

  据了解,这个项目对解决目前广式腊味行业共性、关键性的技术难题,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一旦运行成功,作为广东省科研项目,将为广东更多的借味企业服务。

  华工将建15个研究院

  记者还获悉,华南理工大学有意在华南地区建立15个地区性研究院,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成产品,投放到市场,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发动机”。

  据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介绍,目前华工已经在珠江三角洲以及粤北和东、西两翼地区成立了7个地区性工业技术研究院,包括梅州、江门、河源等。但这些地方的研究院主要是要通过科技支持、支援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今后的几年间,华工将把眼光转向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除了广州之外的其他广东的城市都是考虑的对象。学校将派出实力强大的的科研人员进驻研究院,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