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文学界人士深切悼念巴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21:1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 “你在,灯亮着”--文学界人士深切悼念巴金

  胡殷红、曲志红、周玮

  巴金走了,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傍晚。

  中国的文坛为之黯然失色,黯然神伤。不是泪流满面,却比那更加深沉、深切、深刻的哀痛弥漫其间。

  巴老为他心目中的文学奉献了一生,他的品格、风骨和激情,已融入中国新文学百年历史的骨髓之中。

  “一面旗帜降落,一曲悲歌从心头响起”

  听闻巴老去世,中国作协副主席王蒙十分悲痛:“一面旗帜降落了,一个老人老师闭上了眼睛,一个好人好友永别。一曲悲歌从心头响起。”他说,巴老始终特别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重视文学的真实性,提倡说真话,提倡把心交给读者,关怀年轻作者的成长;主张作家要下去,创作要上去,而且时时有一种自省的精神,始终歌唱青春,对青年一代抱有很大希望;他的作风平易近人,简朴、诚实,各方面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会永远记住他的身影、教诲和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出的贡献。

  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在馆里一直忙到深夜,和大家一起布置巴老的灵堂。他说,巴老不仅以自己的创作成就树起一座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丰碑,而且以伟大仁爱的情怀、深刻睿智的思考,引领着中国文学界的思想,激励着中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良知的感召和情感的熏陶,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世道人心的责任。陈建功深情地回忆起1995年3月巴老在上海最后一次出席中国作协会议的情景。他说,巴老以病弱之躯坐着轮椅前来发表讲话,号召作家们讲团结,用好手中的笔,为人民讲真话。巴老不仅遗留给我们无价的精神遗产,而且遗留给我们一座文学的殿堂。

  “巴金,意味着中国作家最真挚最真诚的写作良心”

  “在现当代中国作家的队伍里,这位百岁老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毕生奋斗不息,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他坚持真理的坚定,追求人格的完善,扶掖后辈的不遗余力,开创潮流的率先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老作家李国文充满对巴老的崇敬,他说,巴老的一生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贡献表现在全身心地热爱这块土地、这个国家,以及生息在这块土地上这个国家中的人民群众。他的全部文学生涯就抱定这个宗旨,在他全部的文学作品里,始终贯穿着一个伟大作家的悲悯情怀、忧患意识、觉醒精神、民族心声。巴金,这个名字在文学史上意味着中国作家最真挚最真诚的写作良心。

  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蒋子龙万分感慨:“长时期以来,大家都称巴金为巴老,从文字到口碑,老老少少,巴老的存在对中国文坛具有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他不由自主想起年轻时读巴金作品的情景,那是1957年,当时他还在读中学,而巴金的书被列在禁止借阅的名单上。他通过朋友悄悄借到了巴老的《寒夜》《憩园》,看书时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发现。他说:“巴老的辞世,对当今文坛的损失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巴老以等身的著作,书写时代风雨震撼中大家庭的春秋,刻画国难当头普通百姓的悲欢寒暑。巴老一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倡导说真话,做真人,体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真性情。我们愿巴老走好。”

  “与国家命运与共、与人民肝胆相照”

  从中国新文学发展的过程,我们感受到巴金的呼吸与脉搏。《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说,他笔下的人物,塑造出鲜明不朽的形象。他后期的散文《随想录》直指时弊与人心,明白如话,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巨大的震撼。他求真而又谦逊、平实的品格与人格,对于作家来说具有典范意义。一说起他的名字便令我肃然起敬,他不朽的作品,将给我们以恒久的精神滋养。

  诗刊社主编叶延滨说,巴金的一生体现了当代中国作家奋斗和探索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作家与国家命运与共、与人民肝胆相照的气节和品格。他青年时代的作品,反映了中国新文学的勇气与活力;他晚年的随感录,更表现了他一生追求真理、求实奉献的高风亮节。

  与晚年巴金交往甚多的作家冯骥才心情十分沉郁,他说:“‘文革’结束后不久,我开始文学创作,从《铺花的歧路》开始,《收获》发表了我的主要作品。当时,是巴老亲自决定发表我的作品,他的培养和影响,我终生难忘。”几天来,他一直在关心着病危中的巴金,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他说,巴金的逝世让他难过,但也为老人摆脱痛苦而宽慰。从‘五四’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巴金都是中国作家良心的代表,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他深信:“一个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但时代良心、社会责任、火一样的情感、悲天悯人的精神,好像一样也没有带走。”

  如此,应是对这位文学老人最好的怀念,记得晚年巴金说过,“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