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沙文化市场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2:07 舜网-济南时报

  舜从历山来到岳麓山下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他奏响韶乐,为的是用中原文明泽被这片蒙昧的土地、开化这片土地上的先民。

  舜忠实地行使他的职责,南巡数次,但因为喝惯了舜井的水,他最终没能“降服”这片荆蛮之地的水土——这位中国上古史有名的贤德之君最后留在了这块土地上:“崩于苍梧之野,葬于长沙零陵界中。”

  起于济南,终于长沙,舜的足迹大概就是长沙和济南最早的联系吧。

  三千年过去了,生于济南、长于济南的宋代大词人辛弃疾也来到了长沙,在这里留下了璀璨的词句,但他作为南下的长官,已经不需要行使教化之职了,因为这里早已成为一座文化之都。岳麓书院已开始吞纳中华古今文明,朱熹、张 把儒、释、道熔于一炉,创下播撒并流传了千年的一套理学。“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教化的发达使岳麓书院赢得了“潇湘洙泗”的美名,俨然已经与孔夫子讲学之地相提并论了。

  一千年又转瞬即逝了。

  我们来到了长沙,济南宣传、文化系统的八名工作人员,踏上了这片与齐鲁文化风格迥异,却又有着种种联系的土地,来汲取湖湘文化的营养。

  初来乍到陌生的城市自然要买一份城市地图。打开长沙地图,扑面而来的是散若群星的名人故居或纪念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谭嗣同、陈天华、何叔衡、徐特立、章士钊、宋教仁、蔡锷、谢觉哉、齐白石、欧阳予倩、田汉、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雷锋……这些人的名字串在一起,简直就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

  他们的名字若隐若现地镶嵌在长沙的地图上,一下子就让人们感受到长沙的璀璨和明亮,一下子就让人们顿生橘子洲头的豪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的风流简直就是湖南人的风流,为什么百年来这块土地上人才辈出?仰望着岳麓书院那八个天下有名的大字“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谁都不禁要首先思考这个沉甸甸的问题。

  两个月的时间,不断的探寻……

  当我们来到长沙近郊调研的时候,我们感觉找到了一些答案。在直不起腰来的昏暗、低矮的土屋里,在没有家具甚至没有窗户的新盖起的房子里,贫寒的长沙人深知读书的道理……因此,低矮的土屋让我们仰视,空旷的房间也并不让人感到空洞。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常常高分考出去大学生;因为,低矮空旷的房间里充满顽强的生命力,充满对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坚定信念……

  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冰心老人最后一次在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著作签上名,嘱咐身边的人把书寄给湖南文联主席谭谈,以响应他的倡议:建立作家爱心书屋。

  谭谈是湖南籍作家,《山路弯弯》的作者。当他在家乡看到一名乡亲如饥似渴地翻阅几年前出版的一本破烂不堪的旧书时大受震动,于是向全国五千多名作家寄去倡议信,号召大家捐赠自己的作品,汇集起来,建立作家爱心书屋,以改变贫困地区的文化贫困。如今,冰心老人的著作正和全国作家们捐赠的几万册图书一起浇灌着湖南一些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心田。

  也许,正是有着这样朴素认识的民众、有着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谭谈这样的人物,或本能或自觉地追求和传承着湖湘大地间的文化,使湖湘文化千年来绵延不绝,在湖南的土地上生动而蓬勃地成长,让人感慨,让人叹服。前者所代表的是民间一种个体的力量,散落在长沙的山山水水间,顽强地寻找一切可能汲取的文化营养并萌动成长,她弱小,但她开放的知识之花会装点荒芜的山野。谭谈代表的是社会精英阶层的力量,他们自觉播撒文明的甘露,尽量滋养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传承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良心,他们播撒的文明之花可以漫山遍野。

  这些力量也许正是湖湘文化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基础力量。

  但是细细想来,这些力量可以使文化绵延,但难使其发扬光大。因为仅用这些力量还远远不能解释历史上岳麓书院等文化教育场所的屡废屡兴、这些年来长沙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从创建以来,岳麓书院多次遭遇战火,但都一次次浴火重生,并一直延续到得以滋养王夫之、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陈天华、毛泽东等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巨人;近年来文艺湘军、出版湘军、影视湘军相继崛起,卡通产业迅猛发展,文娱演艺遍地开花。

  文化产业已成长沙支柱产业。这些成就也绝不是个体式的顽强力量、精英式的文化良心所能完全承载和推动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对知识顽强追求的个人和甘做阶梯的知识分子,湖南有,全国都有。拿山东来说,历史上有位武训,他没有文化,但他对文化的态度何其虔诚,乞讨办学;前些年山东齐河有位孙立银老人,他的奉献精神让人叹服,义务送报43年,直到患上了癌症,当我去吊唁他的时候,看到了他的遗物:几大筐走烂的鞋……现在,义丐的义学早已不在,孙立银老人43年的辛苦换来的只是他所在村的文化程度和学历水平高于邻村。在我们齐鲁大地的骄傲——孔老夫子的有生之年,光泽后世的儒家学说并没有照亮华夏大地。孔圣人经常饿着肚子奔走于春秋诸国之间,推销他的学说,狼狈之相让他的学生们时常怀疑真理的力量……直到汉代,汉家天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才开始了真正的发扬光大,并上居庙堂之高,下入寻常百姓之家,还走向了世界。穷困潦倒一生的孔丘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图腾。

  那么,湖湘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不是也是类似的过程呢?那就看看湖湘文化的象征岳麓书院的兴衰史吧。

  唐末五代,寺僧智璇等人开始在岳麓山下办学,开辟了一个优美的读书环境,形成了教育文化活动中心。到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采纳刘鳌的建议,由官府投资正式创建岳麓书院。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书院因此名声大振。宋室南迁后,书院屡遭兵火。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65年),湖南安抚史刘珙重建书院。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张 二人在此主持讲学期间,是岳麓书院全盛时期,学生达1000人。当时有民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天下求学之人均“以不得卒业湖湘为恨”。恭帝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将阿里海牙兵毁书院,元世祖运载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郡人学正刘必大才又重建。此后又数经兵灾,屡经修复,到清康熙(公元1662-1720)年间,书院又有大的复兴。康熙以“学达性天”赐给书院,乾隆年间书院又重振旧观,奠定了现在书院的规模,乾隆亦赐书“道南正脉”匾额。

  从以上历史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岳麓书院发端于民间,但得以诞生却是因为官府的投资。在战火后一次次重建也都和地方官员密切相关,封建帝王的关注和题额、赐书更是这所古代高等学府得以保持其历史源源不断并兴盛一时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萌芽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和官方的共同努力,而壮大和复生则几乎是得益于官方的力量了。

  千余年的历史如此,现实如何呢?长沙的文化产业现在已蔚为大观,电视湘军名振全国,出版湘军声名鹊起,报业湘军迅速崛起,娱乐文化独领风骚,卡通产业如日中天(国内第一卡通品牌“蓝猫”出自长沙、卡通动漫原创作品的60%出自长沙)。

  2004年,长沙市的文化产业总值已经占长沙整个GDP的5.7%,按国际标准,一个产业的生产总值超过整个GDP的5%就可以称为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讲,文化产业发展到如此程度确实是一骑绝尘,尤其对一个地处中部,经济水平并不是很发达的城市而言。

  那么,长沙的文化产业能够发展到如此程度靠的是什么呢?长沙市委宣传部谢部长的一席话给了我们答案:长沙的歌厅文化现在已成为长沙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俗”和“闹”是歌厅在市民中能够立身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个“杠”很难把握,“闹”容易闹过了头,“俗”很容易变成恶俗。长沙歌厅的代表琴岛歌厅在起步阶段就因为其深受欢迎的“俗”与“闹”面临被有关部门“关门”的命运。关了它是个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安全,不惹麻烦,没有风险,而留着它,也许,它会长成一棵健康茁壮的参天大树。但也许,它会带来种种难以预料的问题和麻烦。激烈的争论后,琴岛歌厅被留下来了,这种娱乐市民的“俗”文化形式的酒吧、剧院等几种休闲文化形式都被留下来了。

  但留下来不等于放任自流,长沙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担任主任的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人大副主任,副市长,政协副主席担任,成员由文化、工商、税务、财政、消防、环保、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组成,下设文管办,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现场办公,一条龙服务,解决娱乐场所出现的问题。并且规定任何形式的检查都要经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检查过程也有委员会派人监督,诸如“停业整顿”之类的处理意见必须报请市长办公会批准……如此强大的班子和严密的形式既保证了演出场所的方向没有大的偏差,又防止某些部门的某些人借管理之名谋取个人利益、妨碍娱乐场所的发展,再加以减、免各种税费的优惠措施,几年下来,以琴岛、港岛歌厅等为代表的歌厅们终于成为长沙的一道风景,以“金色年华” 、“魅力四射”等酒吧为代表的吧文化、以“田汉大剧院”为代表的剧院文化一起构成长沙独具特色的“娱乐文化”,不仅娱乐了长沙市民,每当周末,临近各省如广东、湖北甚至远至千里外的北京,都有客人们慕名而来,体验和享受长沙的夜生活。长沙以此解决了五万人的就业,还大大提升了自己城市的形象,政府的观念是长沙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

  如果说对歌厅和酒吧等娱乐型的文化形式还有过犹疑的话,在对发展整体的文化产业上,长沙市委、市政府从来都是抱着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以文立市,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所以,2001年长沙就以96万元面向全国招标征集文化产业的规划方案。最后多方论证、制定了《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了近、中、远期目标,做好了整个长沙的文化发展布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是和整个长沙市的城市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的,构建了“一带、七片、多点”的总体部局,“一带”指湘江文化带,“七片”指重点建设和发展的金鹰文化城、新世纪体育城等七个文化产业集中区域,“多点”指分布在全市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景观,这种清晰的宏观布局与城市自然、人文、经济面貌相结合,构建了合理的文化产业空间结构,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成为了一体。合理的规划是长沙文化产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矗

  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长沙市在政策上对支柱型文化产业的扶持。在2002年4月国家停止土地划拨政策之前,长沙市一次就给长沙广电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印刷科技园、出版交易中心、演艺中心五家重点扶持的单位解决了5000多亩用地,所有的手续都由相关部门代为办理,所需资金也先由市政府垫付。相关手续办好后,对需要每家单位出的4000万土地出让金也采取了免交2000万、缓交2000万的特殊政策,这等于让这五家单位在没有任何资金压力的情况下,“平空”拥有了5000多亩土地的使用权。如今,这五家单位都已使用这些土地或自己开发新的文化产业,或与外资合作开发新项目,并开始见到效益。

  让我们看到的政策还有长沙对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和卡通企业等单位施行文化事业建设基金全额返还的政策……让我们佩服的还有长沙市以对其毕业生包分配的方式促使九所大学开设动画系的富有前瞻性的大手笔,这些都使相关产业或在资金或在人力资源上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后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长沙的文化产业发展到让全国都来学习的程度也不是单靠哪一方面发展起来的,是文化传统的渊源,是生活理念的延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在文化发展之初,政府的“第一推动力”更为重要,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和引导,文化市场就不可能冲破长期形成的计划体制的藩篱和现有的利益格局,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业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放和发展。关键还是政府的推动,没有政府的扶持,没有政府创造的良好环境,我想,长沙的文化产业是不会发展到这一天的,这正如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惟有岳麓书院到近代还在发挥作用、为中国造就一批巨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湘江北去,我们终于离开了湖湘大地。在“想唱就唱”的旋律中我们登上了飞机。万米高空上回望这片土地,博大而并不清晰,是啊,两个月的时间太短,我们还没能真正融入这片土地,我们还没来得及追寻屈子行吟的足迹,还没来得及细细探求“经世致用”思想的真谛,转眼就结束了这段难得而短暂的学习,遗憾是难免的,但收获是丰硕的。

  我想,这沉甸甸的收获已足以使我们重新行走在厚重的齐鲁大地上时,留下更深一些的足迹。( 执笔 武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