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都:"雾"中寄哀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2:18 新闻晨报

  □特约记者彭骥晨报记者袁媛

  巴老的故乡成都,昨天天色阴沉。霭霭雾气中,成都各界人士自发前往与巴金相关的各处进行吊唁。

  巴金文学院哀乐飘荡

  等不及追悼会的召开,家乡的作家集体追思“文坛巨匠”巴金。昨日,四川省作协主席马识途、徐康等来到位于成都市郊的巴金文学院,来到巴金雕像前三鞠躬、敬鲜花。来自巴金母校东城根街小学的学生也闻讯赶来,把自己的作品刊物敬献上去。哀乐声起,烛光摇曳,菊花朵朵,川内作家和母校学子在巴老塑像前默哀。

  大家各自低头拿起菊花走入展览厅,分成几排站在以“讲真话”为背景的巴老雕像前默哀。而一些附近的居民也特意赶了过来,加入哀悼人群。第一排正中的马识途黄色风衣,格外显眼。刚得知巴老逝世的消息后,马识途一度坚决拒绝记者采访,只是自己静静呆在房间里。昨日,马老情绪微有缓和,提笔写下“文星陨落,魂兮归来”几个字献给老朋友巴金。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傅恒告诉记者,一天以来该院接到无数市民来电,纷纷表达自己对巴金的感情。其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提出建议,开追悼会的时候不要奏哀乐,要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他说,巴老的一生就是英雄的一生。百岁而终应该是喜事,不该悲伤。”

  故居双眼井成凭吊“圣地”

  文坛巨匠巴金老人去世的消息在巴金老人故居———正通顺街双眼井引来市民的吊唁。昨日,双眼井外早早就摆满了花圈以及正通顺街小学师生们折的纸鹤,不时都有市民前来凭吊,成为了普通市民追思巴金这位令人尊敬作家的“圣地”之一。

  据悉,巴金儿时居住的房子已经在时代的变迁中消失了,惟一留存的就是这口双眼井,它见证了巴金老人的成都岁月。昨日,当记者赶到正通顺街双眼井的时候,双眼井外放着一幅巨大的巴老的照片,现场摆满了草市街办事处、网友川籍版友、东珍豆品全体员工、正通顺小学师生等各种组织送来的花圈。

  而在双眼井纪念碑上放的是正通顺街小学师生赠送的花篮,花篮上还挂有条幅,上面写着,“乡里乡亲思巴金,如今凭吊双眼井”。整整一天,双眼井迎接不少前来凭吊的市民,成为追思巴金这位令人尊敬作家的“圣地”之一。

  这时候,三个正通顺街小学的学生还在双眼井前鞠躬行礼,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我读过巴金爷爷的文章,他是我们成都人,我非常敬爱他”。一位老人也手拿苹果来到双眼井前,她将苹果放到双眼井前。她告诉记者,“我一直住在正通顺街,我是巴金的邻居,以前巴金住的房子没有拆的时候,我应该算是住在他们家的后院的。希望这个邻居一路走好1

  千人齐聚百花潭慧园

  昨日,上千市民齐聚1987年巴老曾经到过的百花潭慧园寄托对巴老的哀思。一束束鲜花,在秋雨的轻拂下,安详地簇拥在巴老雕塑的脚下。

  记者一早赶到慧园时,已有市民在巴老雕塑面前敬献了鲜花。“人民作家———巴金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你”和“巴金是中国的骄傲,你走了灯还亮着”两幅挽联,庄重地悬挂在巴老雕塑两旁。园区工作人员张燕告诉记者:“天刚亮还在下雨那会儿,就已经有很多市民来了。最大的这束白色香水百合,是一个姓杨的走不动路的母亲,托她女儿送来的,说是住在巴老故居一带。”

  在巴老实物纪念馆中,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不少市民曾经多次到慧园。一位叫高鹏的川剧爱好者沉痛地说:“和朋友一起来看看,来了很多次了,这次的感觉不一样。我们也觉得今天应该来吧,看看我们从十几岁就开始被他文字感动的巴老。回头让孙女也来看看,她小时侯念的‘巴校’(巴金作文培训班),她喜欢巴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