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70年代后生人不识苏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2:32 新文化报

  编者按:长春电影制片厂,创造过中国电影的历史,拍摄过无数的优秀影片,培养了一批批电影人才。而在记者走访的公职人员、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学生等人群中,对长影及长影电影比较熟悉的大多是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一个电影厂的成长壮大,需要电影的中坚力量——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的人群关注的目光。本报本次举办“我最喜爱的长影故事片”活动,希望在加深老一辈记忆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的人,了解长影、关注长影、爱上长影。

  自从“我最喜爱的长影故事片”活动开始以来,本报陆续收到许多读者的投票及投稿信。但是记者注意到,来信参与活动的以4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为了知晓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的人对长影影片的了解情况,记者走访了长春市民。

  苏里或者刘世龙,我都不太认识

  曾经创造过长影最辉煌历史的《刘三姐》、《五朵金花》、《战洪图》等片的导演苏里,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不亚于希区柯克在好莱坞电影史的地位。演员刘世龙,曾塑造了王成这个英雄人物。但两个人在年轻一代心中的印象已经很淡了。一位1982年出生的王姓高中老师说:“我倒是看过《刘三姐》、《五朵金花》这些电影,但是我不认识苏里啊,他是谁?”一位1975年出生、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赵先生说:“苏里我没听说过,但是刘世龙有点儿耳熟,好像是拍过很多电影吧。”在记者走访的人群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认识苏里导演。

  长影给我的印象,就是拍老电影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在生于70年代后的人群中又是一种怎样的印象呢?1980年出生、现在做平面设计工作的杨小姐说:“就是拍老电影的老电影厂嘛。不是拍过《白毛女》吗?”当记者让她列举出长影拍摄的新片时,杨小姐惊讶地反问:“还有新片?我不知道啊11977年出生的孙先生,现在是汽车厂的职工,他对长影的评价是“专拍战争片的电影厂”。待记者采访1985年以后出生的学生时,他们对长影几乎没有印象,一位北京的高中生说:“我可能也看过长影的电影,不过不记得是哪部了,反正我又不会看电影是哪里拍的。”本报记者 殷维

  行动起来

  在长影建厂60年来临之际,吉林省电影家协会、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影剧院、长影频道与本报共同举办“我最喜爱的长影故事片”评选及征文活动。你可以选出心中最爱的30部长影电影(候选影片见17日17~20版、18~19版中缝),也可以对心中最爱的长影电影写一段感受。

  参与投票的观众中,将产生10名幸运者,各奖长影世纪城门票一张和《电影散文》一本。凡是参与征文的读者,都将获得工人文化宫电影票两张。届时还将选出10部观众反响最强烈的影片进行展映,活动参与者均有机会参加。

  投票/征文须知:

  1.本报将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并邀请长影知名电影人颁奖

  2.电子邮件寄至cyypzw@126.com;信件题目一律为:“我最喜爱的长影故事片”投票/征文

  3.信件寄至长春市人民大街6906号新文化报社文化新闻部,邮政编码:130022;信封上请注明:“我最喜爱的长影故事片”投票/征文

  4.信件内容请注明:姓名、性别、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地址、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新闻编辑:曲兆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