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纪念巴金:识毒草说香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6:23 山西晚报

  巴金自述

  “真话毕竟是存在的。讲真话也不难。我想起了安徒生的有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衣》。大家都说:‘皇帝陛下的新衣真漂亮’。只有一个小孩子讲出真话来:‘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

  “我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我从未说,也不想说,我的‘真话’就是‘真理’。”

  ———关于讲真话

  “我也在追求他后半生全力追求的目标:说真话,做到言行一致。我知道即使在今天这也还是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我觉得好像他在路旁树枝上挂起了一盏灯,给我照路,鼓励我向前走,一直走下去。”

  ———关于托尔斯泰

  “我多么想再见到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的障碍,会闯过一切的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的地方……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脑子十分清楚,对生死问题也看得明白,一切毁誉都不在心上,相信颇有自知之明。我活下去只是为了‘给’,不是为了‘券,这样的生命是有光彩的。”

  “名利之事我已看得很淡,而且有时甚至感到厌恶。现在想的只是把一点真情留在人间,因此还想写点随想,因此时间对我是多么可贵。想到过去浪费掉那么多的时光,我觉得我也应当坚持一项原则:尽可能多做自己想做的事,尽可能不做或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当然其中也包括着尽可能少写或不写自己不想写的文章)。但是做到这一个‘坚持’却是多么不容易啊1

  ———晚年自励

  

纪念巴金:识毒草说香花(图)

  1964年,巴金夫妇(左三、左五)和儿子(左四)在台怀镇

  巴金在五台山

  1964年的8月间,我在忻县地委宣传部工作,有幸与作家西戎、五台文化局的“台山通”田成名同志一道,陪同德高望重的当代文学巨匠巴金及夫人萧珊和他们的儿子上五台山一游。

  记得我们驱车来到五台山之后,五台山宗教办事处的同志一听说巴金同志的大名,非常热情,立即安排到接待贵宾的高级住所显通寺一号院下榻。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头小院,房屋建筑除按方位建有四面对称的三间大房外,四角还配建有耳房。东南角是大门,西南为厕所,四面的主房为四梁八柱大屋顶建筑,屋门前山檐较深,门窗的图案花纹都比较精细讲究,檐台和院子里都用条石和石板铺砌,整个院子里显得非常古朴、幽雅、安静。巴金同志一家三口住在正房,我和西戎同志住在西房,其他同志分别住在东房和南房。

  8月10日上午,我们乘车来到距台怀镇东四五里路的碧山寺参观。这个庙里当时约有近百名和尚,是五台山僧人最多的寺庙之一。而且,巧合的是这个庙的僧人从法师到小沙弥,绝大多数都是巴金的老乡四川人。巴金对这个庙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当我们在山门前下车后,便由在庙门口迎候的胜德法师,把我们迎接到他们的西禅院东客堂。一进门,有几个小沙弥热情地让坐、敬茶。坐定后,由胜德法师向大家介绍了巴金的简要情况,还特意说明是四川老乡。大家接着就漫谈起来。在坐的庚通法师、玄治法师和能禅法师等,先后向巴金同志介绍了本寺庙的建筑、佛像、经卷及佛事活动等情况,还向巴金请教了佛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在实地参观时,法师们引导我们进入各殿堂中,边走边看边介绍,十分认真细致。

  参观结束后,胜德法师和其他法师、僧人们执意留巴老吃斋(即午饭)。巴老在盛情难却的情况下,就只得答应了,可见,僧俗之间并没有隔着多高的墙。当我们返回客堂后,胜德法师对巴老说:“今天,我要亲自动手下厨房,用家乡的米,做四川风味的菜来招待您。”说罢,他就下伙房去了。吃饭时,胜德法师边招呼巴老,边介绍每一种菜的名堂和做法。巴老赞扬胜德法师的做菜技艺:“好,好,真够味。”我深深地感觉到,所谓四川的风味,似乎只用一个“辣”字就可以全部概括了。

  饭后,饮茶休息时,突然有几个法师要请巴老题词。巴老因不擅长书画,着实有些为难,便一再推辞不写。可是,一些法师们再三请求,非写不可。

  西戎同志也帮腔劝请,巴金就只好答应。当将纸墨笔砚摆好后巴金便握笔随意题道:“一九六四年盛夏,与胜德法师等会于碧山寺,感谢你们热情招待。”最后书上年月和落款。题毕又休息了片刻,我们在胜德法师和许多法师、僧人的合手念佛声中告辞了。

  依山而建的南山寺,如同凌云宝殿一样,巍峨壮观。汽车只能开到山根,还需攀登两里左右的陡坡,才能到达寺内。下车后,我们要搀扶年已六旬的巴老爬坡,巴老执意不让,说他自己可以扶杖攀登。

  可是,巴老的十几岁的孩子,却需要好生照管。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好动,总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看这个动那个,就连走路也不好好地走,蹦蹦跳跳,老不安生。南山寺的山坡上,树木茂密,野花盛开,五颜六色缀满山坡。鲜花吸引着很多游客,差不多每人手里都采集了数量不等、颜色各异的野花。巴老的儿子也被这布满鲜花的山野所吸引,他总是在林间花丛里蹦来跳去,时隐时现。看得出萧珊同志对他很不放心,可又管不住他。

  就在我们参观结束出庙门的时候,只听他在草丛里尖叫一声,边哭边跑向他母亲,我们大家都吃了一惊,不知发生了什么意外。巴老痛心地说:“肯定是叫蛇咬了。”当孩子边哭边跑到萧珊同志跟前时,她又惊吓又疼爱,一下把孩子搂在怀里,着急地说:“怎么啦,怎么啦?是不是蛇咬了?”孩子也说不清,结结巴巴地说:“不……不知道。”只是抬起了已经红肿的右手直喊疼。萧珊同志赶紧从自己衣袋更掏出万金油来抹,但不顶事。我们也都赶快围拢过来,人称“台山通”的田成名走近一看,哈哈大笑说:“不要紧,不是蛇咬了,是碰上蝎麻了。”老田一下提醒了我,我虽未受过此害,但知道这种毒草的厉害,便说:“要是蝎麻,问题倒不大。只是难受一阵就好了。”萧珊和巴老还是不懂啥意思,又惊奇地问:“啥叫蝎麻,这么厉害?”

  老田拉住孩子的手说:“来,我给你治一下,就不疼了。”他向地上四处一望,弯腰抓起一把干黄土,往孩子手背伤处擦抹了几下,问孩子说:“还疼不?”孩子含泪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田接着解释说:“蝎麻是一种毒草,五台山特有,由于山寺较多,它杆粗叶壮,叶大而花形似麻,叶子表面散发着一种毒液,人们一触仿佛蝎子蜇了一样,疼痛难忍,伤处由红变肿,知道的人都躲着它,不知道的人就容易受害。有人常到树林花丛中去大便,如果碰上蝎麻,他就会一跃即起,惊慌喊叫,连裤子也来不及提起而慌忙逃窜。”逗得大家一阵大笑。巴老又惊又奇地问老田:“你刚才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是有什么灵丹妙药。真是手到病除,灵极了1

  “巴老,我们当地有一种土办法,就地抓一把干黄土敷在伤处,一擦即愈。”老田回答道。

  我们在上山的路上,巴老边慢慢地走着,好像还在思索着什么,并自言道:“毒草,什么毒草有这么厉害?”随后转身对老田说:“蝎麻是个啥样子,我想见识一下。”

  “可以。”说着老田便跑进草丛中采蝎麻去了。

  萧珊同志关心地喊:“老田,多加小心。”大概她是很害怕的。

  不一会儿,老田跑来,手里拿着一枝蝎麻,走到巴老跟前说:“巴老,您看,就是这个东西。”萧珊也挨近看了看,并指着问她的孩子说:“刚才你是不是采这种叶子?”

  孩子点了点头,“嗯”了一声。巴老从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夹进了一片蝎麻叶子,作为标本,也是个纪念。巴老风趣地说:“我今天又学到了一种知识。曾多看见过香花,平生第一次见到毒草,也看到了毒草的威力之人。啊,我们是搞文学艺术工作的,应该为人民贡献香花,如果放出了‘毒草’,就会像蝎麻一样去毒害‘读者’。”

  8月11日,早饭后我们离开台怀寺院集群区,取道金阁岭下山,顺路又参观了金阁寺、佛光寺和南禅寺。当我们结束五台山的访问,驱车返太原时,巴老满怀依恋之情地说:“五台山,是我从小就向往的名山。这次总算实现了朝山的夙愿。今后若有机会,我是还要来的。”巴老的孩子抢着说:“爸爸,你来时一定再把我带上。”萧珊同志说:“就是你爸爸顾不上来,妈妈也会带你来的。”然而,遗憾的是萧珊同志在十年内乱中被折磨死了,再没有机会上五台山了。

  作家追忆

  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陈思:这位一生都拥有自己的信仰,关心社会进步的作家,在他的体力已经无力参与人生搏斗的时候,巴老那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还以他特有的方式产生出力量。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蓝棣之:巴老已经被疾病折磨了这么长时间,悲痛之余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好好珍惜巴老在文学创作上的伟大成就和他的作品。

  巴老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很特别的地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一直坚持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方向,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而他是始终坚持下来了。特别是他的《家》、《春》、《秋》三部曲,以及后来的《寒夜》,都对这种思想有着充分的体现。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渴望》红遍中国,当对刘慧芳这个“贤慧”女性形象的讨论如火如荼的时候,巴老曾经提出,在五四时代,刘慧芳这样的角色其实是被批评的对象。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解放自我,不应该歌颂抽象的伦理道德,刘慧芳的很多牺牲在巴老看来是不值得的。作为对比的是,巴老小说《寒夜》女主人公在丈夫重病的时候离开家,抛开了一切枷锁,去追求一种女性的自我解放,显然与刘慧芳不太一样。很多人觉得巴金的作品不够尖锐,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小说暗藏着锋芒。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张保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