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江城人在林中——武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纪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7:29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湖北日报记者涂亚卓 孙滨 通讯员唐闻 实习生徐珊珊 赵海彬 绿化覆盖率:36.03%;建成区绿地率:31.05%;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8.83平方米。昨日,武汉市底气十足地向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考核小组的专家们,汇报了以上3组数据。
简单的数字背后,意义深远:凝聚了武汉多年的心血,展示出新世纪江城环境的巨变,表征着这个以山水为魂的都市与大自然日趋和谐的互动关系。 (一) 武汉版图,形似蝴蝶。“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河湖密布、山水相映”的空间形态,在全国独一无二。但回顾上世纪走过的路:因围湖造田、房地开发,中心城区湖泊锐减至27个;因各类经营项目,山体绿化及景观急剧恶化;随着各类污水激增;20%的河流、82.8%的湖泊降至三类以下。 世纪末的江城开始警醒。1990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初次形成“建成山水园林城市”构想。1997年底,该市确立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奋斗目标。2002年,以“绿色武汉”行动计划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植树造林。 2003年底,武汉绿化迎来“拐点”。结合武汉的地域特征和城市布局,该市全面启动“绿满滨江、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并最终形成“山成林、湖成环、滩成带、路成景”的“大绿化”特色。 (二) 近10年来,该市投入近百亿元,围绕山水资源、道路建设、亲民绿化、功能提升四大方面,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战略部署由量到质、由点及面,使绿化建设开始板块扩张并迅猛提升档次,主城区山体划定保护绿线,突出山林色相、季相的变化;为两江四岸、百余湖泊制定整治规划,渐次铺绿镶翠;中心城区由过去“见缝插绿”,向斥巨资规划拆迁建绿的大绿化思路转轨。 放眼今日江城:全长3.44公里的汉口江滩公园,形成一条绿色的滨水长廊;3年前一片荒芜的188公里武汉外环线,两侧百米宽的环带绿树成阴,俨然绿色屏障;龟蛇两山显山透绿,金秋之下多姿多彩;社区里处处见得到绿、闻得到香、找得到阴。“园林城市”创建也提升了城市综合功能:自来水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日子每年达到246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大规模绿化建设的背后是具有前瞻性的大投入。相比1998年,去年该市园林建设及维护资金投入增幅达147.31%。最新统计表示,武汉市拥有绿地6775.85公顷,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以上。 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表示,要将武汉建成一座大园林,成为最适宜人居和投资兴业的大都市。 (三) 80岁的杨桂香老人,最喜欢坐在家门口的树阴下,听眼前小树林里面传出的啾啾鸟鸣声。小树林前面,是车水马龙的汉口澳门路。 在这片闹市住了32年,杨婆婆目睹了这里的变迁:曾经杂乱无章的平房拆了,取而代之的是种满杜鹃、水杉、枫香树的漂亮绿地。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花园就在家门口1“人在城中,城在林中”,为了打造一片“亲民绿化”,武汉把绿色“插”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绿化建设提升的不仅仅是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还激发了每一位居民的自豪感。 11岁的詹瑜给园林部门写了一封信:湖南老家房前屋后有满山的树苗,我愿意将家乡的树苗运来,为江城绿化贡献力量。之后,100株樟树在武汉落户生根。、 市民高女士也向市园林局递了一份申请:愿意出资300元认养居所附近的10棵大法桐。在武汉,绿色养眼更暖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