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推行文化战略展古都风采 南京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10:05 龙虎网

  【龙虎网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处于吴楚交会之地的南京,既有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又有钟灵毓秀的南国风物。十朝都城风尚的浸润,使得文质并茂的人文传统与淳朴包容的民风习俗融会和谐,形成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2002年“文化南京”战略工程启动以来,南京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今天的南京正以其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雄浑气魄,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林。

  推行文化战略,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2002年8月15日,是南京文化建设史上堪称里程碑的一天。时任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的李源潮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南京正面临文化消费快速发展期,在百城林立的世界性大城市竞争中,南京要想有与众不同的特殊优势,最现实的途径之一是,以先进文化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把南京构建成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自此,“文化南京”战略正式启动。

  “文化南京”战略的提出是南京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当一座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的消费热点会从一般的物质性消费转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2002年南京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760美元,在这个节骨眼上,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前瞻性地提出“文化南京”战略。

  正如预计的那样,2003年南京人均GDP一举突破了3000美元大关,南京文化消费转型期到来了。在当年10月15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工作座谈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志军对“文化南京”战略进行了重要阐释。这篇题为《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南京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讲话,站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历史高度,明确提出了以把南京建设成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来推动“文化南京”的发展核心战略。罗志军提出,“古都”与“文化”交融是南京最大的特色,南京要成为一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城市,光靠GDP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特色。这其中最有条件,也是最有希望的是在弘扬历史文化上首先突破。要达到以上要求,南京还必须在深入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上下功夫,在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在激发文化市场活力上下功夫。这篇讲话为“文化南京”战略指明了核心和发展步骤。

  2004年开春,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南京市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行动纲要》,明确把“文化南京”建设作为南京未来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南京”战略的实施、文化的创新,发挥文化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作用,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贡献力。

  至此,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为核心的“文化南京”战略走向成熟,成为目前以至今后若干年内南京文化建设的总纲。

  增强特色意识、保护意识,古都文化纳入城市规划

  南京人在历史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他们知道,这座古城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完整地保护昨天的历史、昨天的文明,是现代社会进步、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保护城市的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

  70多岁的老人刘明诂就是其中的一位。从2003年开始,人们在老城南纵横交错的古巷中时常会看到这位骑着自行车的老人,用相机和纸笔记录着古井。刘明诂在城南长大,是地地道道的“老南京”。离休后,儿时在门前冬暖夏凉的老井边玩耍的情景令他魂牵梦绕,于是他萌发了寻找南京城古井的念头。3年来他跑遍了南京城的老街巷,找到了208口古井。老人说,这些古井是南京城的符号,凝结着老南京的记忆,应当好好保护下来。如今老人的愿望实现了,经过最新一轮的规划调整,这些古井和它们所在的老街巷大部分都被纳入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受保护历史街区之内。

  南京是全国率先制定出保护规划的历史文化名城。从1982年编制完成,这部规划便伴随着“文化南京”战略的不断清晰而3次进行完善,目前含有《南京主城外围文物保护单位紫线规划》、《南京近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南京明城墙风光带保护规划》、《明故宫遗址区保护规划》、《南朝石刻保护及研究基地开发规划》等15部规划。全市281处文物保护单位均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且以此为基础确立了明故宫地区、朝天宫地区、夫子庙地区、天王府—梅园新村、门东传统民居、门西传统民居、大百花巷传统民居、金沙井传统民居、南捕厅传统民居、中山东路近代建筑群、民国时期公馆区等12个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地段,钟山风景区、石城风景区、大江风貌区、雨花台纪念风景区、秦淮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等13个环境风貌保护区。从整体上把保护环境风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和发掘历史内涵等各个方面融于各区域保护规划中,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保护体系。

  以人为本,山水城林展示古都风采

  新世纪南京保护和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措施无一不围绕着以人为本的中心。2005年元旦刚过,一条喜讯从北京传来:“江苏省南京市明城墙保护项目”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获此殊荣的29个项目中,这是唯一一个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南京在对明城墙维修和环境整治项目上,3年中,累计投入资金将达近30亿。专家组给出的评审意见非常一致:南京对改善城市居住环境魄力极大!

  家住东关头3号的60岁老人沈树康每天都要到家附近的东水关遗址公园转一转。说起身后的这段明城墙,老人深有感触,因为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情景:城墙被私搭乱建的毛坯房和窝棚遮得严严实实,城墙前流过的秦淮河则满是垃圾,东水关地势低,一到夏天臭水横溢,即使是大晴天也得穿胶鞋进出……不过,这一切现在都被漂亮的东水关公园取代了,一句话,舒坦埃

  让沈树康赞不绝口的东水关遗址公园只不过是整条明城墙风光带中的一个二级全开放式景区。如今,在全长33.676公里的明城墙下共有中华门、九华山、狮子山、石头城、神策门等5个一级景区,以及中山门广尝月牙湖公园、东水关遗址公园、绣球公园、汉西门文化广尝水西门遗址广尝小桃园景区等7处二级景区。它们中绝大多数处于城墙和护城河之间的区域,全部对全体市民免费开放。“在明城墙保护和环境整治的过程中,老百姓最满意的就是城河之间的区域整治。”一直参与明城墙保护工作的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衣志强说:“这个区域原先是南京最大、最顽固的棚户区,现在你绕城墙走一圈,已经连一点点痕迹都没有了。”

  600年前,明城墙是一道冰冷的军事防御工事;今天,它已经成为集旅游、休闲、研究、考古、绿化等功能于一身的南京城市名片。明城墙带动了南京人文精神的复苏,成为山水城林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骨架。如今的南京城,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城市特色羡煞八方来宾。

  从沪宁高速由中山门进入南京,首先看到的是南京的城标——巨型辟邪,穿过中山门,沿中山东路而下,原中央博物院旧址、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办公楼旧址、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室旧址等优秀民国建筑一一展现,中间还闪过明故宫遗址公园、午朝门、东华门、西华门等明代遗址。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南图新馆前向北拐,就来到了充满浓郁民国气息的长江路。梅园新村、总统府、美术馆、人民大会堂……近现代历史上众多左右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都曾在这里发生。

  而在南图新馆前一路向南,便到了全国闻名的夫子庙。文德桥下的秦淮河碧波荡漾,从桥下码头登上游船画舫,入江观景台、双孔护镜闸、“紫金隙望”、“鬼脸照镜”、赏心亭、“牧童遥指”、南都繁会石刻画、“两小无猜”……徜徉于此,仿佛穿越千年时空。

  让金陵古城焕发光彩,不仅仅是保护这么简单,南京更向世界敞开了胸怀,独特的文化魅力一次次让世界为之倾倒!

  2003年7月3日,巴黎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南京明孝陵作为世遗“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审议列入世遗名录,填补了中国四大古都中唯有南京没有世遗的空白,让南京有了真正世界级的品牌。如今,南京明城墙、南京云锦也正在为申报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

  2004年春节,南京民乐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一个全球音乐人向往的音乐圣地举办了民乐专场演出,古老悠扬的乐声迷倒了老外,更代表南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函。

  2004年5月6日晚,玄武湖上流光溢彩。“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在《好一朵茉莉花》的悠扬乐曲中落下帷幕。这是南京首创、规模空前的一次国际性文化盛会,翻开了“文化南京”建设的崭新一页。名城会期间,数千名中外嘉宾云集南京,数百万市民及游客参与活动。

  在这次盛会期间,市委副书记缪合林首次提出,南京将进一步保护、彰显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争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城市。

  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文化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近几年,市文化系统围绕实施“两个率先”、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推动了各项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2004年是南京夜间文化市场的“井喷年”。高雅演出一票难求、通俗演出夜夜笙歌,大小酒吧热浪滚滚、电影市场频创佳绩……这一年,共有250万人次的南京市民在夜色中走进各类演出场所。这个数字不但创下了南京历年之最,而且在全国紧随北京、上海、广州位居第四。

  2005年是我市“文化(文物)建设推进年”,艺术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今年5月,南京有史以来第一部融2000年古都文化于一体的大型音乐舞蹈诗画《神韵金陵》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亮相,深厚的文化内涵、恢宏的舞台效果、五彩的灯光、华美的服饰,使其成为独具南京特色的一场文化盛宴,广受好评,至今已经演出超过100场;由南京民族乐团创意,南京、香港、台湾三地联合演出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继去年首演成功后,今年5月作为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以南京平民英雄周光裕为原型创作的话剧《平头百姓》,去年夺得文华大奖,填补了南京市空白;越剧《柳毅传书》也入围2004至2005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

  群文工作也有新推进。7个区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县”,17个区县

图书馆有10个被评为国家一级馆,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30多个文化广场今年已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00多场;接连三届的“文博之夏”活动成为品牌活动,今年吸引全市46家博物馆全部参与联动,举办了100多个展览展示,除了青少年免费参观,还有3万市民获得赠券,参与人次达到115万;已经连续举办5届的南京文化艺术节,从演出到展览、讲座、论坛,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历史文化遗产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是把历史文化名城资源转化为商品的重要途径。过去,南京地区的演出机构大多是文化部门的下属单位,没有一家社会资本设立的演出公司。演出业经纪业务一直由文化系统独家经营。现在,我市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各种所有制经济投资设立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和演出经纪机构、投资演出活动项目。目前,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演出场所占全市演出场所的70%,由社会资本为主体投资的文艺表演团体占全市演出团体的60%,由社会资本设立的演出经纪机构占南京地区总数的75%。社会资本投资演艺业热潮正在兴起,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由民营资本投资1000万元的“光阳大舞台”和外地民营资本投资800万元的“星空大剧院”等演艺场所,集表演场所、表演团体、经纪、演出活动为一体,做到了“天天有演出,月月换节目”。2004年,我市新增了一批档次较高的娱乐演出场所大部分也都是民营资本,总投资超过1亿元。

  现在的南京演出市场已形成“五大特色品牌”:高雅演出型的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以中心大剧院和音乐厅为平台,以芭蕾舞、话剧等高雅艺术为主打;市井演出型的秦淮剧场,杂技等表演和10元的票价,颇受市井百姓的青睐;雅俗共赏型的“光阳大舞台”,以“新、奇、特”的经营策略吸引顾客;涉外演出型的海阔天空俱乐部,消费对象为外国人和中产阶层;农村戏剧演出型的高淳、溧水两县的“草台”、“庙会”演出,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在南京建城史上,古都和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融入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今天的南京,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革命文化与当代文化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中和谐共存,融合激荡,共同架构起开放开明、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南京城市精神。这个精神支撑着670万金陵儿女向着和谐南京的伟大目标迈步前进。壮哉,文化南京!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