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效益审计:发现问题并影响决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2:5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有媒体推测,效益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将使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无所遁形———

  1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印(度)审计研讨会在成都启幕。本次会议探讨主题引人注目:效益审计。

  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效益审计勃兴于西方发达国家并逐渐成为政府审计的中心。在我国,效益审计开展是近20年的事。与侧重真实合法审计的财务收支审计比较,效益审计更强调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项目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结果或效益;是否可以以更经济合理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等内容进行考量。

  此前,审计署出台的《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近5年我国审计工作发展划定方向: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

  有媒体推测,效益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将使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无所遁形。

  繁杂的专业术语和纯英文的对话交流显示出此次研讨会之“专”,而透过发言者列举的大量案例,效益审计将最终引导政府决策走向的未来趋势凸现。

  案例

  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对公益性建设项目———某清淤工程开展了效益审计。通过对工程“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环境性”5方面的评价,结果发现,该工程投资项目决策时未充分考虑淤泥再利用,仍停留于“投资———淤泥”的单向流动式线性经济,造成投资资金来源单一,未能实现清淤工程产出物的资源化。同时,由于工程规划与地方规划缺乏沟通与协调,甚至存在冲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项目建设和总体效益的发挥。

  点评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政府投资逐步转向公共领域,加强政府公共工程投资的效益审计,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公益性建设项目的非盈利性,注定衡量其效益不能只关注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其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优劣程度,及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效果。

  案例

  2004年,审计署成都特派办对某部门设备开展效益审计。本次审计选择的对象为3类设备———代表了世界上先进隧道挖掘水平的A设备,线路维修养护的主要设备B设备,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的C设备。

  审计发现,这3类设备普遍存在管理薄弱、利用率低下、闲置浪费的问题。两台A设备仅达到设计使用寿命的30%,目前已长期闲置;B设备作业效率参差不齐,在4类主型设备中,有3类设备作业效率长期较低,分别只达到标准要求的48.7%、44.7%和67.8%,部分设备作用效率严重不足,平均仅有15%;C设备提前报废比例也高达60%。尤引人注意的是,价值7.1亿元的2台A设备在闲置期间(28个月)已发生维护、储存费用超过350万元。如果继续闲置下去,每年还将发生储存费近250万元。同时,主管部门在A设备未达到使用寿命前,已将其价值共计7.1亿元在工程成本中全额列销,造成该设备已无账面价值,成为巨额的账外资产。

  点评与传统审计不同,效益审计着重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被审计对象加以评价。即不仅要关注投资决策机制是否科学化、规范化,决策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决策不当或盲目决策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还将是否建立有效的采购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纳入视野。

  案例

  印度某石油公司年销售额约为1.3万亿卢比,1996年,该公司决定进行IT改造,并托某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咨询公司。到2005年1月,该公司为此已花费27.3亿卢比。2003年8月-2004年6月,审计部门对该公司信息系统部门的34个地点的审计结果表明:该公司没有长期计划和战略,相应缺乏关于效益指标和目标的纪录;过于依赖未经国际招标选中的咨询公司,多付给咨询公司303.2万卢比的报酬;应起全面监管作用的专门委员会,在项目的大部分时间无所作为,未对这项影响整个公司运营各个方面的项目进行监督;项目各个阶段不同步导致其比预期完工时间迟了两年半,公司因此无法按预期获得每年35.8亿卢比的收益;迄今为止,该公司未能确认从该项目中获得任何实际收益等等。

  点评该公司花费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但未能从中获得充分收益。这种结果不仅要归结于未能进行充分的计划、管理、培训;也在于公司没有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有效的风险规避战略。出席研讨会的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局长A·K·萨可先生认为,效益审计的发展方向,不仅是要发现问题,还要从问题中评估决策风险,从而引导决策走向。■本报记者胡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