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巨额择校费流向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6:14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新华社合肥10月20日电新的学期早已开始,一度为孩子能上得名校而四处筹钱、找关系的学生家长恐怕至今仍然难以平静。成百上千万元的择校费究竟流向何处?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不太清楚。最近,在合肥市结案的一起择校费挪用案,再度引起人们对中小学教育腐败的高度关注。

  警惕:择校费流向“账外账”

  日前,合肥市42中学前任校长贾鸿因挪用公款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此案一经曝光在全省引起极大关注。不仅因为这是少有的教育系统腐败案,更因为贾鸿挪用公款部分来自于早已备受争议的择校费和借读费。

  贾鸿在法庭上交代,2004年6月,他在担任合肥市42中校长期间,与该校另一人分别订购一套商品房,每套房子的8万元首付款均从“账外账”上提龋而学校“账外账”上的资金主要来自学校门面房收入和部分择校费。

  事实上,贾鸿案件只是全国部分中小学高额择校费流入“账外账”,最终成为滋生腐败温床的一个缩影。

  教育部门:让监管再严一点

  发生贾鸿案件的合肥市庐阳区集中了全市相当数量的重点中小学,全区每年借读费和择校费将近600万。

  著名社会学者王开玉指出,成百上千万元的择校费究竟流向何处?是按什么样的比例来分配使用的?学生和家长并不清楚。

  合肥市教育局和庐阳区教育局介绍说,为杜绝择校费违规挪用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由学校依据专门票据收取费用后,交给市或区财政部门,使用时学校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申请,核准通过后再由财政拨款。此外有关政策还规定:择校费总额的75%返还各重点学校,用于校舍及教学设施的改善,25%统筹安排于薄弱学校建设。

  那么,有着如此完善的监督制度,贾鸿又如何犯案呢?合肥市教育局财务处负责人徐风云认为,贾鸿犯案和他个人私欲膨胀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这一案件也让教育部门加倍警醒,在财务制度、监督制度上更臻完善。

  杜绝择校费腐败:标本兼治

  社会学者王开玉认为,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财务管理欠完善是中小学产生教育腐败的原因之一。中小学专职行政人员相对较少,决定权大多掌握在校长、副校长手里,一些“一把手”权力过大,监督只能流于形式。同时,一些学校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着缺陷,容易让管理人员钻了漏洞。

  社会学者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施校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制度的公开,对学校代办费、借读费等财务收入及开支情况,均列出明细账,进行公布。

  教育专家们则指出,治本之策在于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减轻重点学校生源猛增后的办学压力,同时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消除“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差距,目前可行的权宜之计,一是硬性规定择校费主要用来向“薄弱学校”输血;二是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教师实行定时“轮换制”,最大规模地优化教师队伍,消除择校的根源;三是一些拥有一流软硬件的学校,可以实行公助民营或完全民办,办成所谓专收择校费的学校。

  (新华社记者 蔡敏 李名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