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现代服务业构筑黄金中轴线黄浦江两岸功能调整凸显上海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钮怿

  浦江两岸,曾孕育和集中了上海的传统工业。在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变提升过程中,这里正在悄悄地实现着历史性的蜕变:往日的工厂、仓库、装卸和运输等产业逐步退出;新的现代服务业在这里快速集聚,构筑起一条体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黄金中轴线。

  杨浦大桥两头的老企业被特色滨江居住区、科教办公园区和游艇码头所取代;上海船厂留下的船台将被布置成购物中心和博物馆;万国建筑群中汇聚起艺术、文化、美食、时尚和音乐;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楼里集中了“头脑”的力量;熟悉的十六铺不再喧嚣,但坐上“水上巴士”寻找老上海的风情正成为新的时尚……

  自2001年1月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以来,金融贸易、观光旅游、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在浦江两岸勃然兴起。

  金融商业服务闪亮浦江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来说,在处于城市中心的黄浦江沿线调整土地功能,以低消耗、低污染换取高增长势在必行。

  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过程中,东西两岸正携手打造着一段现代服务业的“黄金岸线”。

  在东岸陆家嘴,早在1995年就铺设了地下光纤环网的小陆家嘴地区,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最新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快速推进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的建设:上海证券交易所名列亚洲第三强;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纷纷入驻;期货铜交易量超过纽约,居世界第二;期货天然橡胶交易量居世界首位……高技术支撑下的现代服务业,使陆家嘴地区每平方米土地吸引外资已超过2500美元,单位土地面积吸引外资成为世界之最。

  在西岸,以万国建筑群为标志的外滩,在发展金融及金融衍生服务业的同时,风格迥异的老建筑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谋求以高附加值为特征的顶级商业的发展。

  外滩3号、外滩18号、外滩6号相继“变脸”,阿玛尼、卡地亚、杰尼亚等浓烈的时尚符号、顶级画廊、餐厅令这里的经济24小时转不停。

  北外滩驶向“航运头脑中心”

  以港而兴的上海,曾因繁忙的水上交通运输成为沟通周边地区的桥梁。如今,拥有150多年航运业历史的北外滩地区奔驰着无数以头脑为动力、以科技为载体、以服务为核心的“看不见的船”,向着航运业的“头脑中心”扬帆远航。

  定位为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北外滩地区,近年来集聚了大批航运服务企业,目前,已吸纳了包括中国唯一国家级水运交易市唱—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国港口协会、上海海事局、上海报关协会等单位,近2000家港务、航务、货运、代理、物流等航运服务企业寻江而来,在这里“抛锚驻港”。到2008年底,将有50万平方米商办楼、20万平方米酒店、14万平方米住宅和6万平方米文化娱乐设施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北外滩航运业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功能集聚的功能转变目标。届时,南来北往的船只、闯荡东西的商旅,将在这里得到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融资、海事法律等各种现代高层次的服务。

  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新理念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也体现着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发展质量的全新理念。一系列公共景观、一个个休闲文化设施,在两岸功能的调整过程中,不断地给人新的惊喜。

  在这里,旅游休闲功能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交通运输。据统计,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浦江游览旅客超过了12万人次,平均每天有1.7万人次游览浦江。

  曾经客来客往、堆满农副产品的百岁大达码头乘势而变:今年7月,转型为集购物、餐饮、观光休闲于一身的大型旅游休闲码头,用于接纳浦江游船,取名为“上海市黄浦江旅游中心(筹)”。

  今年年底,担当重任的十六铺旅游中心项目也将正式开工,上海将通过水陆交通联运,构建黄浦江、苏州河、朱家角淀浦河公共水上旅游带……伴随着2007年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的落成,像“双子星”、“狮子星”、“白羊星”、“蓝宝石公主”这样的国际豪华邮轮,可能把北外滩作为长期停泊地,开辟由上海始发的各条旅游线路。

  黄浦江两岸功能由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历史性跨越,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生动诠释,标志着上海城市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演绎着城市进步新的美丽与和谐。伴随着这条城市主动脉的强劲搏动,2010年的上海将通过城市功能的全面升级,以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