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走马灯般交往:中美关系已处VIP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8:36 华夏经纬网 | |||||||||
中国从来没有在同一时间里接待过如此众多美国政府的重量级人物,中美之间如此频繁的高级别交往,在两国关系史上实属罕见。而这无疑折射出:中国的强大使美国日渐意识到,只有加强与中国的双边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才能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10月18日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他大力赞赏中国在地区和全球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愿意看到(中国)秉着和平和建设性的
事实上,人们已经观察到10月以来中美双方密切接触的态势,到拉氏访问中国之时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而在之前的一个星期里,美国的“四大财神”都在中国访问。所谓的“四大财神”只不过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即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美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鲁本·杰弗里三世。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张琏瑰教授对本报记者指出,“中国大概从来没有在同一时间里,接待过如此众多的美国政府的重量级人物,中美之间如此频繁的高级别交往,在两国关系史上实属罕见”。 不过,张教授也指出,拉氏对华访问更加凸现了中美关系的重要和意义,也标志着中美关系的一个全新开始:“在华盛顿,众所周知,拉氏对访华的排斥态度近乎于执着,因为这位颇具争议的国防部长自上任以来,5年里竟从未踏足中国一步。所以,他此次访华的意义非同寻常。”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潘锐教授则从另一个角度对此进行了解读,他说:“这标志着中美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又再度起航,正在一条上升的曲线上向前发展”。 美高官与中国“亲密接触” 美国财长斯诺在中国访问的8天时间里,先后走过中国东、西、北三个地区,他甚至还和农贸市场的摊贩交流,询问“猪肉一斤多少钱?” 以往美国的高官访华一般都是会见中国的国家领导人,然后再开个盛大的记者会回答一些人们的“关注话题”,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然而,这次美国众多高官访华却别出心裁———要到中国的“第一线”去,通过“深入群众”做“事实调查之旅”。 美国财长斯诺在中国访问的8天时间里,先后走过中国东、西、北三个地区,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到西部工业城市成都;从人口不到4万人的小镇,到四川民航飞行学院;最后回到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做高层接触。据报道,斯诺还走访了成都木兰镇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了解合作社在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还和农贸市场的摊贩交流,询问“猪肉一斤多少钱?” 在成都开会的酒店里,斯诺还将酒店与中国的金融制度加以对比,他说:“今天开会的这个酒店非常好!因为在中国,酒店业早已全面开放,所以能让那些有能力管理好酒店的人来经营酒店,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1 而拉姆斯菲尔德的此次中国之行也体现了强烈的“事实调查之旅”的特色,在他的要求下,中国同意拉氏参观设在北京郊区清河镇的第二炮兵司令部,这是有史以来首位美国官员访问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神经中枢,这是前任美国防部长从未获得过的待遇。 不仅如此,拉氏还参观了载人飞船“神舟六号”的飞控中心。由于“神六”成功升空,拉姆斯菲尔德很想利用这次访问机会参观相关的设施,了解中国的太空发展计划。 对此,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专家、中国国防问题顾问彼得·布鲁克斯表示:“这是中国军方加强透明度的一个重要表现。” 对此,张琏瑰教授也对本报记者指出,“中方这样安排,体现了我们对拉姆斯菲尔德真诚相待的态度,希望他能看到一个比较真实的中国”。张还指出,“拉氏是比较务实的强硬派,是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你不让他看,倒是会引起他的怀疑。” 潘锐教授也认为,实际上,中美之间缺乏互信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这种彼此怀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经贸领域正在出现一种怀疑的倾向,就是将本来属于经济领域的问题泛政治化。” 经贸领域泛滥的政治 事实上,经贸是目前中美之间出现摩擦最多、最为表面化的一个领域 美中贸易的庞大数字,是两国经常爆发口水战的导火线。最新数字显示,美国对华逆差在8月再创新高,从7月份的177亿美元增加到185亿美元,逆差上升将迫使美国政府对华经济谈判中,态度更强硬。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课题,中方的回应一如既往。温家宝总理10月15日重申,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坚持主动性、可控制性和渐进性原则。外交部发言人10月15日也回击说,汇率问题是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内部事务。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王义桅副教授认为,“中美经贸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把经贸问题政治化了,中美关系已经上升到各自内政问题相互影响对方的深入阶段。斯诺等人中国之行既是为了解中国金融改革情况和计划,也是美国国内压力的结果。” 事实上,斯诺也坦诚,为了回应美国的要求,中国已经在开放银行业和金融市场上取得了进步。然而,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却提出有关议案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否则美国将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7.5%的关税。这项惩罚性议案的提出人是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莫和南卡罗莱纳州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莱姆。 舒莫参议员在10月17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他对斯诺部长这次在北京的表现感到有些失望。他还扬言,如果看不到中国政府在汇率问题上采取实质性行动,参议院会在今年年底对他们提出的议案进行表决。 斯诺也承认,他目前的任务是劝说美国国会内部的批评人士,应该给予中国更多时间调整人民币汇率,不要通过针对中国的惩罚性法规。他把后者称为“错误的想法”。 潘锐对记者指出,“在这种泛政治化的气氛中,中美双方无论是在经贸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都应该加强沟通,以防止双方错误判断形势,做出错误的决策”。 高层交往防止战略误判 中美两国越来越看到彼此的重要性,所以双方都已经认识到,越是有疑虑,就越应该进行直接接触 事实上,中美关系在“9·11”事件后,经过了4年的稳定期。但在另一方面,来自美国的“中国威胁论”始终都没有停歇过。 就在10月17日,中国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返回后,马上就有美国战略专家提出中国的航天事业未来可能挑战美国的太空领导地位,还说什么中国与美国在太空展开了“龟兔赛跑”,并且别有用心地提醒美国人说:“别忘了,最后赢得比赛的是乌龟”,要求人们警惕中国发展的野心。 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中国趁着美国忙于攻打伊拉克,进行全球反恐战的机会,大力发展经济,满世界寻求能源和原材料,中国的这个举动让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认为中国已损害了美国的全球利益。 美国媒体更是推波助澜,纷纷推出“中国专题”,以貌似客观的报道向美国公众传达一个信息:中国正在崛起,美国不能掉以轻心。行政当局、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也把中国视为潜在敌手,煽动“中国威胁论”。在国会,越来越多的议员在欧盟对华武器禁运、贸易逆差等问题上言辞激烈。 不仅如此,今年发生的三起事件也印证着“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的严重到何种程度: 第一是2月19日,美日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声明,进一步增强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并将“美日鼓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美日联盟结合起来。 第二起事件是6月4日,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对亚洲多国国防部长发表演说时,指责中国部署导弹瞄准世界许多地方。他声称:“没有任何国家威胁中国,中国为何持续扩大军事部署?” 第三是7月19日,美国发表《中国军力报告》,中心内容就是中国正在扩大其海外作战的能力,威胁世界安全。 张琏瑰教授认为,“不仅是美国,事实上,中国对美国的战略意图也有很多疑虑,彼此战略猜疑和戒备心态并没有根本改变”。正是从这种意义上,张教授认为,这次斯诺、拉姆斯菲尔德等美国政府高官密集访华,表现出美方加强认识的意愿,也说明布什总统所代表的“现实派”在美国政坛占据上风。 王义桅副教授也对本报指出,这表明,中美两国越来越看到彼此的重要性,所以双方都已经认识到,越是有疑虑,就越应该进行直接接触,双方需要沟通理解。“因此访问也是政策协调的过程,这有利于在中美间增信释疑,防止战略误判的可能”。 曲线向前的中美关系 未来的中美关系既不适合“零和博弈”模式,也不是截然的“黑白分明”,而将会是充满“爱恨交织”的一个过程 尽管美国一再声称对华关系“比较复杂”,但美国也不断宣称对华政策处于调整中。有一种观点在布什政府获得了相当认同,就是认为中国发展面临十字路口:一条是和平融入国际社会,开展良性竞争的道路;另一条是与其他国家争夺霸权的道路。 张琏瑰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实际上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摇摆性,“这就决定美国在防范、遏制中国的同时,还不得不与中国进行接触、对话,以及某些问题上的合作,从而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但是,也有评论认为,美国对华战略正在调整中,要从过去的“接触加遏制”演化为未来的“融合加牵制”。 尼克松中心中国问题研究项目主任兰普顿在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5年秋季号发表文章认为,现实而建设性的美国对华政策应该是“带有保险的融合”政策,即“制衡”与“融合”相结合的政策。 对此,王义桅认为,中美之间有矛盾,但并非结构性冲突。总体而言,中美会越来越多地从外交到内政上进行合作和协调,决定了中美之间有利益重叠的地方,双方互有需要,谁也不能忽视谁。 比如,美国的金融市场也受惠于中国的支撑。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债券,保持了美国长期债券的低利率,支撑了美国房地产业和汽车业的繁荣。而在全球战略层面上,美国要维护其主导的世界秩序在很多方面还需要中国合作,包括反恐、朝鲜半岛无核化、全球经济的平稳发展等。 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辑思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务》(美国)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未来中美之间不大可能建立“真正友好关系”,而只能建立在利益之上。未来的中美关系既不适合“零和博弈”模式,也不是截然的“黑白分明”,而将会是充满“爱恨交织”的一个过程。 张琏瑰教授也对本报指出,中美之间不可否认存在冲突,但双方的共同利益也在逐渐增加,政治和经济上都存在多个合作的领域,“这就决定中美关系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总体上呈现出曲线向前发展的态势,这次美国政府高官密集访华就很能够说明这一点”。 《国际金融报》 (2005年10月21日 第十五版) ■本报记者 葛传红 转自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