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抚远念起新渔业经:中俄边境口岸行第五站抚远(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9:07 黑龙江日报

  早就知道抚远是祖国大陆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还是著名的渔乡,以“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享誉国内外。

  9月17日,一走进抚远小城,就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象:除了街上到处可见的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就是满街市上一家挨一家、大大小小的鱼品批零商店。商店门前五花八门的广告牌子,都在介绍出售的鱼籽酱、鱼松、鱼条、鱼块、鱼骨、鱼筋,还有鱼皮,真是一个
鱼的世界。耶斯特拉鱼店老板向记者说: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与抚远隔江相望,一衣带水,抚远的鱼也是哈巴罗夫斯克游客最喜欢的盘中美味!她爽朗地笑着说:“鱼是中俄两岸人民每日必用的菜肴,抚远每天都有3000多俄罗斯人来旅游、经商,做鱼的生意哈拉少1

  陪同我们采访的抚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围特别自豪地向我们介绍:抚远县是我国寒地淡水鱼种类最全、总量最丰富的地方,共有21科76种,有“北方鱼都”之称。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江汇流之处,拥有大小河流76条,大小泡沼300多个,渔水面40万亩。这里东北特种鱼种类也最全,产量最高,八十年代曾创下年产鱼2538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周围还风趣地讲述了“鱼中之皇”鲟鳇鱼神奇美丽的传说。

  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名不虚传。在抚远县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全国最大的名优特鱼人工繁育基地和全国惟一的鲟鳇鱼人工繁育养殖基地记者看到,这里拥有2万多平方米162个大型鱼池,进行着鲟鳇鱼幼鱼的培育,两米多长,约五六百斤重的几十条大鲟鳇鱼正在繁殖车间交配,这个基地近年注重科研开发,推进产业化,在鳇、鲑等名优鱼种繁育技术上多次取得重大突破。现在年孵化能力5000万尾,人工繁育品种8个,产值4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全国80%的鲟鳇鱼受精卵和幼鱼出自这个繁育基地。这个基地已连续三年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投放鲟鳇鱼苗120万尾、大马哈鱼苗700万尾,价值2400万元。

  采访中了解到,过去抚远一直是只捞不养、重捕轻养,两江丰富的鱼类资源逐年锐减,1991年鱼产量下降为860吨,到2000年年产仅为343吨。渔业所占经济比重仅有10%,渔业大县的渔财政几乎垮掉。中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辐射,口岸经济结构的调整,抚远县开始念起新“渔业经”,他们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重新设计渔业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科技兴渔。他们提出了以养为主,捕养、捕放结合,走科研、保护、繁育、加工、销售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之路,采取了压缩捕捞船只,限制捕捞量,封锁了10万亩通江河、湖泡,实行封河育鱼,还规定每年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投放鲟鳇鱼5万尾、大马哈鱼20万尾,特别是推广长春、沈阳网箱养鱼经验,渔民自然养殖水面发展到4万亩。

  抚远利用两江下游污染程度轻、鱼品质优良的优势,发展名优特鱼深、精加工,开发出鱼籽酱及鲟鳇鱼肉系列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抚远鱼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正阳水产联营公司开发的“三江”牌高附加值名优系列产品,年生产130吨,全部出口,到今年8月份仅鱼松一项销售收入就达640万元。今年这个县的渔业产值预计上亿元,现在全县较大规模的个体鱼品加工企业有7家,年加工能力800吨,产品十余种,畅销广东、北京等16个省市。新渔业的新崛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让抚远的百姓富了起来。

  

抚远念起新渔业经:中俄边境口岸行第五站抚远(图)

  渔民们在乌苏里江上捕捞大马哈鱼。本报记者 蒋国红摄

  (黑龙江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