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美防长访华安排出人意料 到党校演讲参观二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0:25 环球时报

  美国评论肯定访华

  美国媒体和专家对于拉姆斯菲尔德访华的报道大多持肯定的态度,一些报道用“友好”和“乐观”形容访华过程中的整体气氛。除中国外,拉姆斯菲尔德此行还将访问韩国、蒙古等国,但美国媒体对拉姆斯菲尔德出访的报道,几乎都集中在北京这第一站,其他的只是一笔带过。

  美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此行有助于中美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卡耐基国际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拉姆斯菲尔德早就应该访问中国。虽然拖到了现在,他的访问仍具重要意义,尽管一次访问并不能完全改变拉姆斯菲尔德对中国的看法,但这会加强双方的相互了解,在两国和两军的高层领导人之间建立起对话。

  曾在克林顿政府任职的威廉·科恩是上一位访华的美国国防部长。他表示,拉姆斯菲尔德希望找到缓和紧张关系和打开合作渠道的方法。军队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日本媒体报道步步紧跟

  拉姆斯菲尔德访华引起日本各界高度关注。无论是他动身前还是到访后,日本各大媒体都步步紧跟,并对其此行的目的进行分析。在

中日关系因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现在,拉姆斯菲尔德访华更让日本关注。

  《读卖新闻》分析说,中国首次允许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参观第二炮兵司令部,旨在对外展示透明度的增加,同时也意在缓和美国国内高涨的“中国威胁论”。该报指出,拉姆斯菲尔德这次访问也是在为下个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国营造氛围。

  《产经新闻》也说,中国向美国重要人物开放军队主要设施是没有先例的。这显示了中国高层正努力构筑与拉姆斯菲尔德之间的信赖关系,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台湾对拉氏访华很重视

  拉姆斯菲尔德这次访问大陆,被台湾媒体普遍看作一件大事。《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一连两天都将相关新闻放在两岸版与国际版的头条位置。《联合报》还使用了“再狠的鹰派仍得访中打交道”这样的标题。倾向“台独”的《自由时报》与《台湾日报》甚至将此新闻放在最重要的二版头条。台湾媒体充分意识到拉姆斯菲尔德到访大陆的重大意义,称其不只涉及未来中美军事合作机制,更关系到两岸关系的发展。

  在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研究员严震生看来,拉姆斯菲尔德访华基本上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为美国总统布什访华作铺路与预先磋商的工作,在布什访问前先争取到一些美国所希望获得的成果。二是要为中美“联合军事演习”谈条件。中美在军事互动方面已经有一些成果,中美早已不是冷战期间美苏那样的敌对关系,如果能促成中美合作进行军事演习,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新境界。

  严震生还说,中国不会首先动用核武的承诺很重要,这不但代表中国不会因为本身实力的扩大而威胁世界和平,也代表美国不必担心中国会动用“核武威胁”,使未来中美军事合作的机制将会更加明确化、透明化。当中美的军事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后,双方因误会而掀起战争的可能性就会更低。

  增信释疑是个很长的过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指出,拉姆斯菲尔德到北京,本身已经具有指标性的意义。拉姆斯菲尔德本人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和“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标志性人物,对华的鹰派色彩很浓,力主对台湾出售武器。在很长时间内,他本人就构成了中美军事交流的一个障碍。现在,连他都来了,证明中美两军交流的需要确实增加了。

  牛军认为,从参观安排中可以看出,中国希望通过美国防长这次访华增加两国在安全、军事领域的互信,削弱“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拉姆斯菲尔德过去一直说中美两国军队的透明度不对称,美方在两军交流中吃亏了。对此,中国的专家有自己的理解:美国给中国看的,比它给其他国家看的要少;而中国这次给美国看的,却比给其他国家看的要多。

  至于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问期间仍然批评中国军力增长威胁了地区和平和安全,牛军认为,不能指望一次访问就完全改变拉姆斯菲尔德对中国的认识,消除“中国威胁论”不可能这么简单。事实是,拉姆斯菲尔德的讲话内容是既定的,他的个性固执、说话直率,思维也坚持美国中心主义,因此,他一定会坚持自己的立场,阐述美国国防部的观点和政策,试图推着中国沿着美国希望的轨迹走。但只要是客观看问题的人,来过中国后,都会直观地认识到中国的复杂性,看到中国确实是真心希望和平和稳定的。中国对自己和平发展的方向非常自信,所以才坦然地欢迎拉姆斯菲尔德来访,增信释疑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次可以看作是一个进展。▲

  独家声明:《环球时报》独家供新浪网稿件,如需转载请获口头授权(包括已经签约的合作单位)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