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人民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0:38 龙虎网

  【龙虎网讯】前三季度,南京经济发展如何?昨天,我市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悉,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达到1753.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全市经济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平稳、协调发展,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迈进,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要求。其中呈现出的亮点,凸显了南京的发展新优势。

  亮点一:全市经济增长一半来自工业

  与去年同期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净增247.74亿元。据分析,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二、三产业的贡献。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00.12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130.92亿元,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52.9%。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增长一半来自“第一方略”工业。

  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净增103.75亿元,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达到41.9%。

  亮点剖析(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夏德智,下同):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带来了全市经济总体运行的平稳,使得前三季度各季的增幅始终保持在15%以上,增幅的波动程度仅为0.3个百分点。南京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增强。

  亮点二:消费和出口对经济拉动增强

  过去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增长格局在今年有所转变,实现了投资、消费、出口的共同拉动。在投资增幅减缓的情况下,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上升。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45亿元,同比增长16.2%;出口累计完成105.9亿美元,同比增长43.1%,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与此相呼应的是,全市经济增长正由低层次的生产型增长逐步向高层次的全方位增长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投资结构优化带来了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71.65亿元,同比增长39.1%。

  亮点剖析:零售总额和出口呈现的快速增长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投资增幅回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南京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

  亮点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全省居首

  前三季度,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以24.9%和19%的增幅,双双位居全省各市的首位。按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扣除后,同比分别增长22.4%和16.7%,分别比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可比价增幅高出7.4个和1.7个百分点。

  其中,前三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72元,提高幅度创近年同期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955元。在省下达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5个监测指标中,南京目前已有18个提前达到2007年目标值要求。

  亮点剖析:富民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全市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为富民奠定了物质基矗

  亮点四:郊县主要增长指标高于全市

  曾为南京“短腿”的郊县经济,今年加速发力,主要增长指标均高于全市。前三季度,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6.87亿元,可比价增长18.7%;实现财政收入114.23亿元,同比增长23.1%;工业利税增长15.9%。这些指标分别比全市增幅高出3.7、1.7和5.3个百分点。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市固定资产增幅逐步回落的情况下,郊县的投入总量不断扩大。前三季度郊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453.13亿元,同比增长29.3%,增幅比全市高出12.5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6.8%。

  亮点剖析:各项指标的快速增长,不仅为郊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也表明郊县的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地位和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正在逐步得到显现和加快。

  亮点五:非国有经济占全社会投资额6成多

  今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较大的起伏。在经历了一季度的15%以下的低速增长后,二季度开始快速回升,5月份以31.6%的增幅创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下半年开始,随着工业及“十运会”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的陆续竣工,投资增幅逐月回落。到9月末,全市城镇规模以上竣工投产项目达到201个,新增固定资产449.2亿元,同比增长近2.5倍。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的投资增幅表现活跃,高出全市增幅4.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达到61.7%。其中,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以上的股份制和三资企业,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亮点剖析:非公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投入的不断增长,为南京迎来了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大收获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