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跨入城市新起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2:23 北京日报

  一条平坦的柏油路,顺着山势,弯弯曲曲伸进北京偏远的山村之一——灵山脚下门头沟区西达摩村。

  “自打俺村通了柏油路,我又加盖了三间大瓦房,十一长假来旅游的人都住满了!”54岁的马丙晨家住村口,村里通油路不到半年,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马就尝到了民俗旅游的甜头。

  柏油路通进边远山村,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近了;旧村改造,农民居住的环境美了;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北京农村正在大踏步迈向城市,展现出城乡一体带来的新变化。

  村里垃圾一日一清

  “嘀———”上午7时,一辆白色的垃圾密闭运输车在长陵村村口停下。35岁的环卫工人田友亮从车厢里跳下,麻利地将路边的密闭垃圾桶挂靠在车厢后部的铁钩上,轻轻一摁按钮,垃圾便自动倒进车厢里。

  “来啦1村民张老汉出门遛弯,迎面看见田友亮,老远就打起了招呼,“俺村的环境能有今天,多亏你们啦!”

  一年前,长陵村有二十多个露天垃圾池,一到夏天,苍蝇满天飞,离垃圾池近的农户连窗户都不敢开。垃圾池堆满了,村里就把垃圾运到附近的河滩里埋了,可一遇到大风天气,塑料袋照样刮得到处都是。

  去年下半年,昌平区在农村推行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区镇两级财政投入4806万元用于城乡垃圾处理。

  长陵村配备了50多个垃圾桶,沿着村里的大马路,每隔三四十米就放一组。村里还聘请了三位保洁员,主动到各户门口收集垃圾,统一倒进垃圾桶里。镇保洁队每天早晨进村把垃圾运到昌平垃圾处理厂统一销纳。现在,长陵村20多个露天垃圾池全拆了,路面干净了,环境变美了,像张老汉一样喜欢出门遛弯、呼吸新鲜空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2007年,本市六环路以外所有的平原村都将像长陵村一样实现垃圾密闭化管理,到2010年,全市50%的山区将实现垃圾密闭化管理。

  农民上楼成居民

  快到冬天了,朝阳区南磨房乡楼梓庄村村民符广才总觉得心里有点事:“快过冬了,往年是准备蜂窝煤的日子了。”儿女们乐了:“您的蜂窝煤炉子早扔了!咱现在已经搬上了楼房,24小时有暖气,再用不着生火取暖了。” “是啊,现在享福啦1老人念叨着,“过去,还没入冬,蜂窝煤就堆了半院子。天冷了,每天添火、封火,弄得一身灰,到处乌烟瘴气。家家土烟囱,村里处处是煤灰。还有煤气中毒的危险,就更甭提了。”2004年,楼梓庄全体村民搬迁上楼,天然气、暖气通进家家户户。村民们开玩笑说,咱现在是“鲤鱼跳农门”,进城了!

  “可不是吗1符广才说,“搬上楼后,村里环境变了个样,出门就是砖铺地,楼前楼后全是绿地,吃完饭到社区花园遛遛弯,跟老邻居唠唠嗑。看着身边这像花园式的居住环境,心情别提多舒畅了。”

  不仅仅是搬上了楼房,楼梓庄村多数村民的身份也在发生着变化。符广才的儿子当上了社区工作者,儿媳也成了附近企业的工人,世代是农民的老符家真正成了城里居民。目前,朝阳区农村已有4.6万户、9.7万人搬迁上楼。

  养猪专业村成了环保村

  走进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两旁,翠绿的柳枝随风摇动,错落有致的民居在一片绿色中忽隐忽现。很难想象,这个清新整洁、风景如画的村庄竟然就是京郊有名的“养猪第一村”,每年要从这里卖出8万头猪。

  远离村民住宅的村东头,是一片灰砖红瓦、规划整齐的猪舍。北郎中村养殖小区“区长”王文玉说:“这里是专门开辟的养殖区,300个养殖户都在这里养猪。”围着小区走一遭,猪舍包围在绿荫丛中,舍间空地种满蔬菜。

  养殖户王希贵正在猪舍里忙活。他家有两排猪舍,养着近百头猪,可是进了院子,却闻不到异味。王希贵指着猪舍外侧的凹槽说,把猪的粪便冲到槽里,最后就能流到沼气池形成沼气了。王希贵的妻子樊晓东在一旁插了话:“通过管道连接沼气池,做饭、烧水都用沼气。处理后的粪便还能用作有机肥,我家一亩半菜地,种的萝卜、芥菜、油菜全是有机食品呢1

  在北郎中村,像王希贵家这样的养殖户用的大多是单体沼气池,户与户之间相对独立。而其他村民家里用的沼气,都来自北郎中村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中心。先从养猪场收集猪的粪便,处理后的固体用于生产有机肥,液体则用于生成沼气;沼气输走后剩下的液体再输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再去浇灌村里的果园和苗圃……明年春天,北郎中村还将实现沼气发电,到那时,这个养猪专业村就能变废为宝,成为环境优美的环保村。

  村里建起自来水厂

  8月20日,大兴区长子营镇赤鲁村响起大喇叭:今天咱村家家通自来水!村里顿时像过节似的沸腾起来。

  盆盆罐罐,凡是能装水的家伙什儿都搬了出来。打开水龙头,清澈透明的水哗哗流出,高兴的村民装满了缸又盛满了盆,村里的大喇叭又说:自来水24小时供应!村民乐了:这么清的水,咱觉着稀罕!

  在赤鲁村,家家院里有个大水缸。过去,村里自备井每天只供水两个小时,流出来的都是混水,必须在缸里澄两天才能用。

  “如今,清水敞开使,用了一辈子的水缸也该退休啦190岁的刘老汉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郭福贵说:“嫁到这村40年,从没喝过这么清的水。你看看,这村人人是‘黄板牙’,据说因为水里含氟量过高。现在可好,咱的儿孙都能长一口白牙。”

  距赤鲁村三里地,是今年8月才刚刚建成的长子营镇水厂。在这个现代化的水厂里,所有的设备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三眼新打的深300米的水井,每天将4000立方米地下水源源不断输送到水厂,经过化验、消毒、加压,再通过管道输送到附近6个村千余户村民家中。

  这样的联村水厂,本市今年新建了31处,此外还新建了135处规模较小的单村水厂,使30万农民家家通管道、户户装水表,喝上了经过检测的自来水。

  农家用上水冲式厕所

  “十一”国庆节,几个城里亲戚到房山区青龙湖镇小苑上村徐秀清家串门,知道城里人最怵上农村的茅厕。亲戚刚一进门,徐秀清就把他们引到新建的卫生厕所参观:砖砌的房,水泥地面,石棉瓦顶,使用了冲水坐便器。每次方便后,用脚一踏,自动进行冲水。以前恼人的苍蝇、蚊子和呛人的臭味消失得无影无踪。类似的卫生厕所,小苑上村已经改造了40%,村里为每户备了水泥、沙子,区里免费提供了坐便器、压力器。

  焦各庄村的赵云家,原先用的厕所是木头搭棚,用砖砌粪池,臭味熏人。在外上学的儿子每次回家上厕所都要捂鼻子,总要为这事儿发牢骚。村里率先响应镇党委号召进行农村改厕,用砖砌了厕所房,水泥地、三格式水冲脚踏坐便器。儿子回家便说:“咱家真有城里的样儿了。”目前,青龙湖镇正在对全镇农村进行卫生厕所改造,现已完成2159户,三年就可完成全部农村改厕。

  市委农工委书记杨德宏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提出。北京作为首都,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全市人均GDP已经超过了4000美元,并且郊区还有一批先富起来的村,更有条件搞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深入调研,抓紧制定本市郊区建设新农村的基本构想,将结合不同的经济条件、环境条件和区位条件,提出不同的建设标准,推出好的建设模式,分类指导、全面推进,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把建设新农村的构想逐步变成现实,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开放的成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