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4:38 海峡都市报 | |||||||||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厦门市计委了解到,目前厦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厦门积极树立空间均衡理念,研究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级总体规划、周边地区规划的有效衔接,增强了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 在规划中树立
空间均衡理念 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是指经济活动或经济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其主要任务是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环境整治以及限制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上,并使之成为编制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有关人士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区域协作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要站在更高的视点、更广的领域进行谋划,更好地与周边区域发展相衔接,与周边区域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相互配套,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构建共利多赢的协作支撑体系。此外,空间布局规划必须有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重大项目是落实空间规划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空间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体现政府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各种规划 实现有效衔接 厦门市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中着重提出4个方面的内容:从产业布局角度,描述了厦门市工业、服务业以及农业在空间上的布局结构。从区位条件、发展基储交通条件等主导因素出发来规划全市的产业布局,形成以岛内区域为核心,向周边呈环状拓展,产业梯度分布明显的格局。岛内区域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港口、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环境,但土地资源紧缺,适宜发展商贸、金融、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等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岛外区域沿环西海域和东海域具有港口资源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适合发展临港工业,可形成石化产业基地、机械产业基地、电子产业基地和港口物流以及城市外环山区的生态旅游区和农业发展区。 同时从单位空间角度,描述了各行政区(片区)产业发展重点;各行政区以“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集约用地、保护环境,市场导向、体制创新”为原则,按照各自优势进行产业布局,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态势。 构建共利多赢 协作支撑体系 厦门市“十一五”规划从区域协作角度,描述了厦门市与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联系;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推动城市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合理布局,在优势互补中拓宽合作领域,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另外,还提出了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需要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尤其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及投资量大、产业链长的基础产业项目。通过组织实施这批重大项目,来推动厦门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为实现厦门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奠定基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