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四十之“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00:11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10月21日电(记者戴盈 冯国 战艳)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10月21日在中国西安圆满落下帷幕。从1965年波兰华沙第1届大会上26个国家、121名代表,到2005年130多个会员国、8000多名代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世界风云激荡中走过了自己四十年的岁月。

  “打个比方,它就象一个经验丰富、如日中天的中年男子,也面临着自己事业的困惑
和挑战。”理事会秘书长旁巴罗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是古迹遗址保护和修复领域唯一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官方咨询机构。然而,这个由全球古迹遗址保护专家组成的权威机构,目前正面临着来自财务、政治、机构和学术领域等方面的困扰。

  最令理事会感到尴尬的是财政上的“捉襟见肘”。在本届大会上,资金的困难被反复地提及。司库索拉在财务报告中说,理事会每年的预算在100万美元左右,达到了财政的平衡,然而这种平衡的代价就是“用最少的人来做最多的事,同时不得不把有些好的项目砍去”。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平时的资金来自三个方面:67%是为《世界遗产公约》服务所得的报酬,25%来自会员的会费,另外8%来自法国、奥地利政府和巴黎市(理事会办公地)的补贴。“但是,收入的绝大部分要投入到日常运作和为《世界遗产公约》做分析报告的项目中去。有时,因为得不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会员的及时付款,机构艰难地维系着。如何扩大融资渠道对于理事会是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索拉说。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被授权负责评估世界遗产申报的重要工作,所以难免在外交事务上或多或少受到国际政治的干涉和影响。秘书长旁巴罗在谈到组织未来面临的挑战时就提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不应该受政治的影响,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否则它作为一个学术性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就会被削弱。

  此外,从自身的发展上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已经在世界各地有107多个成员国,然而如何进一步扩大这个数字,特别是扩大在亚非拉地区的成员网络,成为组织所要应对的另一大挑战。亚非拉国家拥有丰富而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但是,现代化的进程以及某些政治因素使这些国家的文化遗存面临威胁。对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而言,他们不仅要和时间赛跑,扮演好“救火队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对保护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具有前瞻性规划,去发现并及时把需要保护的古迹遗址囊括到框架下。

  在专业领域,巴基斯坦大地震、美国卡罗纳州飓风、东南亚海啸等近来发生的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也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突发性事件中保护古遗址不受到摧毁性打击。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更好保护无形文化遗产,让它依附于有形文化遗产更好地生存下来。

  “四十岁生日,对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家庭而言,是一个回顾过去、放眼未来的良好机遇。”来自阿根廷的代表在竞选副主席的演说中说道。“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来推进以前被延缓了的改革举措,吸收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我们的组织,让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变得更加透明、更加有效,更加具有活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