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在西安落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07:26 国际在线

  21日在中国古城西安落下帷幕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确实可用规模盛大来形容。8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代表,就如何更好地传承历史文明各抒己见,其中有经验和教训的交流,也有技术问题的探讨。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不同国家,有穷国来的,也有富国来的,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相对说来也有难有易。

  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此感触最深:“贫穷是文物保护的最大敌人。”

  会议期间,一个在笔者记忆中存储了两年之久的画面,时常不由自主地跳出来。那是2003年底,笔者随几位同行访问非洲。在采访中国援建项目———苏丹的尼罗河麦拉维水坝项目的时候,一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年轻的苏丹工程师,顺道带我们去参观了一个无名的古迹。一组看起来有些残破的金字塔矗立在沙漠中,据说它们的年龄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早几百年;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白色石柱散落在沙漠中,据说那是远古的神庙遗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被弃置于荒漠中,任凭风沙的抽打,岁月的剥蚀,就这样过去了几千年……

  回程时,穿过一个据说是“很大”的镇子,但那里的街道和建筑,我想只能用“十分简陋”来形容。采访苏丹文化部长时,他提到了麦拉维附近的金字塔和神庙。至于为什么没有进行保护,这是一个无须再问的问题。临别时,作为礼物,他送了我们一本关于苏丹历史、文化及考古发现的书,印制非常精美。可仔细一看,书是由德国考古学家撰写、德国公司出版的。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关于“背景环境中的古迹遗址”。毫无疑问,这样的主题已经跳出了保护文物本身的概念,追求的是古迹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周围景观的和谐一致,这不能不说是人类保护文物意识的一种升华。但是,一想到那片人迹罕至的荒漠,想到那些残破的金字塔和神庙的“遗骸”,你就会觉得这样的主题,离它们真的是太远了。在苏丹这样最不发达的国家里,连

文物保护的概念恐怕都是残缺不全的,更别提开发、利用和景区的规划了。

  古迹遗址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也是人们世代赖以传承文明的宝贵载体,对它们进行保护,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但是,对于苏丹,对于那些贫穷的国家,任何指责的话,都是说不出口的。如果一个家庭连维持生计都困难的话,怎么会有钱去保护与肚子和国计民生没有直接关系的古迹和遗址呢?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大会上,71岁的巴西女代表说,巴西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为了保护这些建筑,巴西政府每年都会出资进行维护,尽管如此,这些建筑还是逃不脱遭到破坏的厄运,而其中最主要的敌人就是贫困。面对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很多贫困的人不会去欣赏,而是想着赶快住进去躲避风雨。

  文明尽管有地域之分,但它属于全人类。文明的延续,要靠每一代人的努力。这种努力,应该是不分地域和国界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因文化的不同而丰富多彩,穷国文化遗产的毁坏既是穷国的损失,也是人类文明的损失,帮助穷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应当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因此,需要站在人类文明高度去认识的,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还应该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罗春华 王乐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