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光梳”验证诺奖理论为探索重大物理问题、揭示新的自然规律提供了新技术手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09:20 东方网-文汇报

  ■通讯员徐建平记者姜澎报道

  本报讯中国科学家的卓越工作为世界科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记者昨天获悉,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教授和同伴们的实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理论。

  引人瞩目的2005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美国人格劳伯、霍尔和德国人亨施。现年80岁的格劳伯堪称“量子光学之父”,由于创建了“光学相干量子理论”获得一半奖金,现年71岁的霍尔和63岁的亨施由于创建了“精密激光光谱学”,其中包括“光学频率梳技术”而分享另一半奖金。

  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公告资料显示,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教授在霍尔实验室里作出了贡献。公告资料引用了2000年、2001年马龙生和其他科学家合作的论文。这次诺贝尔物理奖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光学频率梳。光学频率梳又称光梳,它像一把神奇的“梳子”,具有精确的刻度,它既能精确地测量光学频率,又能提供长度的标准,因而有时又称为“光尺”。光梳又像一个光学齿轮,能够实现光学频率标准与微波频率标准之间的高精度转换。“光梳”技术的产生为光钟研究、建立新型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铺平了道路,为探索重大物理问题、揭示新的自然规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光梳”技术始创于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教授带领课题组在上海市、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光梳”的研究工作,并于2003年组织参与了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国际标准局和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的世界上首次国际光梳比对研究工作,经过严格的测试比对研究,证明光梳的复现性可达到10-19(该研究成果刊登在2004年3月19日《科学》杂志上),由马龙生教授与毕志毅教授合作完成的这一研究成果入选我国教育部评选的200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告资料也引用了这一数据。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就邀请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肖洛教授和美国国家标准局高级研究员霍尔二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前来讲学,并聘为教授,在他们的帮助和带动下,华东师范大学先后派遣了大批学者进入国际上最优秀的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学成归国后成为学科中流砥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