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谋划新一轮城乡发展蓝图 大格局即将确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10:51 龙虎网

  【龙虎网讯】“十五”就要收尾,“十一五”即将开局,在此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我市发改委、规划、城建、国土等部门正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锣密鼓谋划新一轮发展蓝图,市委、市政府也在这个关键时刻制定《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讨论稿),在昨天召开的全市规划工作会议上征求各方“金言”,南京新一轮发展大格局即将确定。

  构筑生态化的城市发展总体布局,300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组团式”分布

  “以3000平方公里的都市发展区作为未来大南京发展的载体,构筑‘多心、开敞、轴向’组团式城镇发展格局。”记者在《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中看到,南京近年来坚持的“多中心、开敞式”组团发展思路不会改变。3000平方公里这一面积的确定是充分考虑了南京的资源特点、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所确定的。在组团式发展中,南京将构筑生态化的总体布局,加快主城外新市区、新城及其综合功能建设,改变当前城市单一中心的现状,与主城共同形成“多中心”的发展格局。各城镇组团之间将严格控制好生态隔离绿地,使城镇发展融于绿色自然山水之中,形成“开敞式”的生态城市布局,生态隔离绿地被视为城市建设的“禁区”,所有建设活动必须集中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侵占生态绿地进行建设。

  全市将划分为四类功能区域

  综合考虑我市发展现状水平、经济开发适宜程度以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市发改委提出将全市划分为四类功能区域。第一类为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区域,主要指以老城为核心的建成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高科技研发产业和都市型工业,控制人口密度,成为古都特色和现代文明交融的城市形象展示区。第二类为城市功能拓展区域,主要指绕城公路以内及周边开发密度较低的区域,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占地少的加工业,并完善功能配套,加快集聚人口,加快城中村和城郊接合部改造,显著改善城市面貌。第三类为重点开发区域,主要指绕城公路以外、绕越公路以内区域和临江地区,将建设枢纽性、多功能、开放性的城市次中心,成为先进制造业集中区、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连接区域内外的交通枢纽。着力建设好东山、仙林、江北三个新市区,并打造规模和实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产业基地。第四类为适度开发区域,主要指绕越公路以外区域,要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配套区、都市型农业的示范区、辐射周边的交通物流走廊,及南京生态环境良好的“后花园”。优化生产力布局框架,“三大支撑”保证经济总量“五年翻番”我市“十一五”的新蓝图将确定经济总量5年翻番的目标,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市发改委负责人提出,全市生产力布局要强化核心带动、轴向发展的思路,打造“一轴两翼三个梯次”的空间发展结构。即,以长江为主发展轴,继续实施沿江开发,突出沿江在全市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沿宁连路一线的北向发展轴和沿机场路——宁高路一线的南京发展轴,城市扩张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以主城为第一梯次,绕城公路以外、绕越公路以内为第二梯次,绕越公路以外为第三梯次。具体讲,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支撑。一是产业发展支撑,即要实现工业增加值4年翻一番,2010年达到2000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年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农业增加值要达到100亿元。二是重点区域板块支撑,使各区域主导功能进一步凸显,人口和产业集聚区产出水平明显提高。主城服务业增加值要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70%以上;省级以上开发区要实现增加值3年翻一番,达到1800亿元以上。三是区县发展支撑。郊县经济板块经济总量要实现4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要实现5年翻一番以上。

  规划将优先满足普通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将在我市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昨天,市领导在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规划引导,以新区居住区建设为重点,优先满足普通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适宜的住房条件。加快“城中村”改革,改善城郊接合部的居住环境和城市风貌。要超前规划城市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特别是加快建设快速道路交通和大运量公共交通。要修订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建设的布局。要综合规划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保等市政公用设施,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利用水平。高度重视环境建设规划,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改善水和大气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老城将逐年降低住宅建设量

  《意见》(讨论稿)中还提出,在老城实行“双控双提升”,“双控”是指严格控制老城高层建筑的新增、老城的住宅开发总量;“双提升”是指提升老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环境风貌,提升老城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通过划定高层禁建区、实行开发最小门槛、控制住宅总量投放、地块开发资金区内外平衡等多种手段,切实控制住老城新增高层建筑和住宅。在高层禁建区,禁止高层建筑的立项建设。高校、部队和大单位是保持老城文化和环境品质的重要资源,原则上要保留现有功能和环境,鼓励发展软件产业,建立科技孵化平台。

  今后,老城内零星地块一律作为绿地或停车场库等配套设施使用。除完成必要的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外,老城的住宅建设要进行总量控制,并逐年降低住宅建设量;严格限制在非居住用地上建设“公寓”类建筑,确需建设的,要严格控制在20%以内。对早期建设的配套标准较低的旧居住区,适时进行环境改造,增加停车、绿地和体育文化设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