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举行海葬活动 220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02:18 信息时报
广州举行海葬活动220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

亲人将长眠大海,家属不禁悲从中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广州举行海葬活动220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

顺着木制的滑道,鲜艳的花瓣伴着亲人的骨灰,撒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


广州举行海葬活动220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

鲜花是唯一的送别仪式


  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朱小勇 通讯员 文燕媚 小姚

  本版摄影 时报记者 杜翠

  低沉的哀乐,缓缓行驶的轮船,顺着木制的滑道,鲜花伴着骨灰缓缓撒入大海。昨日,广州市殡葬管理处组织的骨灰撒海活动首次有媒体全程直击。在莲花山对开水域,又有
220位逝者的骨灰撒向大海。据介绍,广州市1988年开始骨灰撒海活动,18年来共有4700位逝者与海长眠。

  现场 亲人入海家属失声痛哭

  昨日上午11时许,轮船开到了莲花山的对开水域,这里是海水与淡水的交汇处。低沉的哀乐让默哀的家属们眼眶湿润。就要开始撒先人骨灰了,一些家属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海葬活动体现环保和文明

  船尾两边,工作人员已经安装上了4个专门的骨灰撒海木制滑道。滑道口前,有人手捧先人骨灰,有人手拿鲜花,有人擎一支香烛,鞠上三鞠躬,口中念念有词,祝亲人一路走好。一尊特大的观世音像远远屹立在莲花山畔,轮船在此缓缓绕行,木制的滑道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手骨灰,一手鲜花,伴着的是亲人轻轻的啜泣声。整个骨灰撒海不超过三分钟,没有鞭炮声,纷飞的不是纸钱,而是花瓣,一切显得那么环保和文明,同时又不失庄重。不一会儿,轮船身后留下了一缕缕红白黄色花瓣,灰白色的骨灰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渐渐远去,融入大海。

  有老者望死后也长眠大海

  63岁的严阿婆是来为其父亲骨灰撒海的,严阿婆说:“父亲是1985年去世的,骨灰一直寄存在火葬场的骨灰楼里,一直健在的母亲去年突然对我说,已经拜祭了20年了,也对得起他了,让我把父亲的骨灰处理掉吧。当时母亲表示要进行骨灰植树。可我想想,父亲生前很喜欢在泳场游泳,也很喜欢大海,我就提出还是让父亲回归大海吧。”海风吹起屡屡银丝,满脸皱纹的严阿婆慨叹:“很多国家领导人都是骨灰撒海的,父亲在天之灵应该会很开心吧。我和我母亲还有我先生也说过,等我们百年之后,也要如此,长眠大海。”

  一市民带了4亲人骨灰

  区先生带着10岁的儿子一起来为父母和大哥大嫂4人的骨灰撒海,年纪还小的健健虽然还不是很清楚怎么回事,但健健说:“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去世了,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但大海宽广的胸怀一定可以让爷爷奶奶安息的,我会亲自为他们撒海,送爷爷奶奶最后一程。”区先生说:“之所以想到把他们的骨灰撒向大海,一个是他们过世的时间早,我父亲是60年代,母亲是80年代,下一代的孩子对他们的感情并不是很深,另一个就是每年清明节拜祭的时候,一大家子人总难凑齐时间一起来拜祭他们。善待老人要在生前,死后的做法只是一种形式,那是做给活人看的,想想后,我们就决定把他们的骨灰撒入大海,尘归尘土归土,这也算是回归大自然吧。”

  区先生最后说:“虽然此次撒海,两盒骨灰需要450元,但骨灰寄存在骨灰楼一年也要80元,寄存的时间一长,也需要不少钱。进行骨灰撒海,可以省很多事情和资源,而且今后拜祭先人只要在家里缅怀一下就可以了,不用去挤公交车,不用劳烦家人浪费时间,也减轻火葬场的工作压力。”

  据广州市殡葬管理处的负责人介绍,此次骨灰撒海分两天进行,今天还有一批,此次活动总共有220位先人骨灰撒向大海。

  举措 今年首推委托海葬服务

  据了解,广州市是从1988年开展骨灰撒海活动的,每年举行一次,时间都是相对固定在10月份。市火葬场服务处在每年的9月中旬发信通知家属办理交款、交灰手续。此次撒海骨灰共有220位,但参与的市民有400多人,每个骨灰参与的家属限定两人。

  据市殡葬管理处的主任易伟壮介绍,为了方便更多市民进行骨灰撒海活动,今年首次开展了委托骨灰撒海的服务。易伟壮说:“现在骨灰撒海的市民多为年纪比较大的市民,主要是撒海的骨灰也是去世时间比较长的先人,一些家属因为工作忙加上老人年纪大,有些都不适宜长时间乘船。为此,我们实行委托工作人员进行骨灰撒海的服务,只要家属同意,办好有关手续,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把骨灰撒入大海。”据介绍,这次活动中就有37具骨灰是委托他人撒入大海的。

  数字 海葬仅占年火化数一成

  据介绍,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观念,让人类回归于自然之中。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符合中国的国情。广州市18年来撒海的骨灰共计4700具,参加骨灰撒海活动的人数达到15000多人,省内外、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也积极参与该项活动。

  虽然骨灰撒海越来越成为广州市民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活动,但骨灰撒海的数量并不多。据介绍,广州市每年火化的遗体大约3万具,但骨灰的处理方式有80%是骨灰楼寄存,虽然每年3月份进行的骨灰植树活动从刚开始的400具左右增加到如今的上千具,但骨灰植树的也只占3%,骨灰撒海的就更少,只占1%。为此,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呼吁广大市民尽量采取环保的方式处理骨灰,以减缓集中在骨灰楼寄存的压力。

  困难 火葬场拜祭人满为患

  据了解,每年清明节期间,广州火葬场因为骨灰寄存的数量大,拜祭市民的数量很大,去年清明期间拜祭市民达到180万人次,今年虽然少于往年,但仍然达到160万人次。广州殡葬服务中心也一直在想办法分流拜祭的市民。据了解,目前寄存在广州火葬场骨灰楼里的骨灰盒有14万个,每个骨灰盒拜祭的人数平均为10人左右,如果有4万个骨灰可以回家拜祭的话,将大大减轻各个部门的压力。

  送骨灰回家祭拜遇阻力

  据殡葬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曾经计划开发专车运送骨灰拜祭的服务方式。“清明拜祭市民之所以这么多,就是因为先人的骨灰都是寄存在火葬场的骨灰楼里,如果在拜祭的时候,把部分骨灰分流,就意味着拜祭市民的分流,所以我们开始想到了这个方式。”

  据介绍,清明期间拜祭一般都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市民一般都是选择周末前往火葬场拜祭,这也是造成人流量集中的一个原因,如果能实行专车运送骨灰拜祭的话,在时间上也可以进行分流。

  该负责人说,专车运送骨灰拜祭就是把骨灰楼里的骨灰运送到市民的家里,让市民在家里进行拜祭仪式,拜祭完之后再由专车把骨灰运回。但此种方式,遭到市民“死人不能回家”的观念的抵触,措施一时无法开展。

  开辟新拜祭场屡遭挫折

  该负责人介绍,在开发专车运送骨灰回家拜祭方式暂时不能实行之后,殡葬服务中心又想到了在广州市区开辟多个拜祭场所,如此也可以把集中在火葬场的市民分流出去。

  该负责人称,开辟多个拜祭场所,不仅可以缓解火葬场拜祭点的压力,也同样可以方便不同地方的拜祭市民,但合适的场地很难寻找。该负责人介绍,中心曾计划在海珠区、东山区,还有离银河园比较远的芳村等几个场所,开辟新的拜祭场所。“但当我们找上门,一谈到是要租场地开辟拜祭点,这些场地的所有者都摇头,有些说开辟拜祭点会影响楼盘的出售,有些说以后场地就没有人敢租了等等,找出各种理由拒绝我们。”该负责人无奈地说:“一些行业和市民对殡葬行业还是存在某种歧视的,让我们的工作难以展开。寻找到合适的地点还要花很长一段时间。”

  骨灰撒海租船也有困难

  据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即使每年进行一次的骨灰撒海活动,也面临租船的困难。该负责人说:“现在租船也有点困难,很多船只都不愿意做这样的生意,总是忌讳什么东西。在今天开船的时候,船上的员工还特意悬挂鞭炮燃放,我们的市民撒骨灰都抛弃放鞭炮撒纸钱等的不文明行为,可船只的主人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免祸,驱邪避凶。我们的殡改工作还需要各方面继续努力。”

  70多岁的陈阿婆也参加了这次骨灰撒海活动,一共为父母和岳父母四人的骨灰撒海。陈阿婆的说法反映了部分市民的心声:“人总是要走的,建再多的骨灰寄存楼,也会有装满的一天,生前已经来过一回,死后何必依依不舍,还不如沉入大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