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03:15 北京晨报

  晨报讯 (京报集团记者 孙玉山 汲传排) 10月21日至22日,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北京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决议》。市委书记刘淇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作了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均波,市政协主席程世峨,市委副书记龙新民、杜德印、阳安江等出席会议。

  王岐山在说明中分析了“十一五”时期首都发展面临的形势。他指出,未来五年,北京和全国一样,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抓住和利用好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化解首都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使首都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向前迈进。

  王岐山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部署,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这个重要任务,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他强调,鲜明地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建议》的最突出特点。《建议》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战略,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努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努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坚持奥运带动战略,努力提升首都工作水平。我们要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用以指导并切实落实到“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中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必须加快改革,必须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一是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更加突出了社会发展方面的任务和要求。

  在谈到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时,王岐山强调,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按照整体功能优化的要求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布局要求的产业。要加快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发挥好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带动作用,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要全面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重点新城建设。要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努力建设宜居城市。认真做好人口工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加强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要积极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失时机地推进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首都公共服务功能。优先发展公共教育,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继续做好就业工作,建立基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切实维护首都安全稳定。要全力完成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史任务。奥运战略将贯穿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全过程。2006年至2007年,将是奥运各项筹备工作的关键阶段;2008年是奥运会举办之年;2009年至2010年,是将奥运机遇最大化,全面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收获之年。

  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审议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稿)以及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决议(草案)。

  刘淇代表市委常委会就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首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讲了话。他指出,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北京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阶段,进入了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阶段,进入了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实施阶段。充分认识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矛盾困难,对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首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淇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一五”时期是首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在“十一五”时期乃至整个战略机遇期,做好首都工作。切实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快”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市委常委会从北京的实际出发,按照统筹兼顾、充分留有余地的原则,把“十一五”的经济增长速度定在9%,这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好”主要体现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体现为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体现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体现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体现为真正把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着力研究和逐步解决好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包括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安全等问题,使人民群众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享受到发展成果。

  刘淇强调,要切实解决好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努力实现“十一五”首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企业等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

政策法规。要切实搞好首都产业的发展布局。

  第二,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要切实加强城市建设,着力抓好以综合交通、信息通讯、

能源供应、水资源保障四大体系为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邻里和谐的要求,下大力气抓好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首都经济长期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支撑,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北京作为首都,拥有强大的科技、人才、智力和信息优势,我们完全应当而且有可能在实施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有所作为、走在前列,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第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在“十一五”期间要基本完成市级部门的“四分开、一减少”工作,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建立整合区域资源机制。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利用奥运机遇,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和

竞争力

  第六,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首都的社会和谐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应当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以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为切入点,努力把首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十一五”期间,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培育和创造就业机会。要建立基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切实加强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建设。要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首都稳定大局。要按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第七,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完成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历史重任。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各行各业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创造性地做好筹办奥运的各项工作,抓住奥运机遇,发挥奥运带动作用,全面提升首都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各项工作的水平,努力保持奥运后时期的平稳持续发展。

  刘淇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要切实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抓住“一个重点”,增强“三个意识”,提高“四种能力”,做到“五个必须”,求真务实,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真抓实干。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

  市委常委赵家骐、朱善璐、蔡赴朝、尤兰田、孙政才、翟鸿祥、马振川以及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出席了会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