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黑龙江新合一村两制集体经济村民看病给予报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05:08 国际在线

  

黑龙江新合一村两制集体经济村民看病给予报销

  村民集体上工的场景

  国际在线消息:2/3的村民还像人民公社时代一样集体参加生产劳动,实行集体经营和联产承包两种生产责任制,全体村民享受九年免费义务教育,集体经济性质村民参加合作
医疗享受看病80%报销、按照贡献大小村里每年给村民相应的补助,并给村民上养老保险,固定资产达1200万……这就是一村两“制”下新合村的现状。9月末的几天里,记者走进依安县向前乡新合村,试图揭开这个独特体制下村庄的那层神秘面纱。

  揭开新合一村两“制”神秘面纱

  走进新合

  ——新合村第一印象记

  9月28日,正是收获的季节,记者来到新合村。据依安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事前介绍,新合村实行集体经营和家庭承包并行的一村两“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新合这种独特模式造就的“新合现象”,在我国是鲜见的。

  车驶入新合村境内,记者看到,虽然是通往乡村的道路,但却是柏油路,笔直而整洁,道路两旁树木成林,远处金黄的稻谷连绵不绝,透露出丰收的景象。

  车驶入新合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新合村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苏在兴。眼前的老人浓眉、宽肩,体格健硕,头发花白,说话干脆利落,思维清晰敏捷,一点儿也看不出68岁老人的“古稀”之态。

  稍事休息之后,苏在兴带记者参观了村子。

  一行人在乡间小路上缓步行走,说是乡村小路,但是非常平坦,清一色的沙石路,“这都是村民修的,只要有路的地方全是沙石路,包括通往庄稼地的,下完雨,村民马上就出来维护,即使下雨也不影响车辆通行。”苏在兴说。

  记者注意到,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宽度都在8米左右,所有道路的两旁全栽满了大树,茂盛成荫,每棵树的胸径都在20公分左右。整个村庄掩映在绿树环绕中。“这可是三十多年的功夫哇!”苏在兴自豪地告诉记者,从他1968年担任新合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率领村民种植树木11万公顷。

  记者还看到,村子里几乎80%以上都是砖房,结构模式也差不多,而且每家房子前面都有一排小房,“村民搞副业养猪,那些都是猪圈。厕所也在猪圈旁边,一来防止污染,二来显得非常规矩。村里有一个专门的积肥组,定时清理人畜的粪便,不用村民自己动手。”苏在兴说。

  参观完村子的大致面貌,苏在兴又领着记者来到新合机械修造厂。宽阔的院子里,不少记者叫不上名来的“大家伙”“趴”在那儿。院内左一排右一列停放的农机具让人耳目一新,宛如走进了一个大型农机市场。苏在兴向记者介绍,目前村里有大型联合收割机5台、链轨拖拉机8台、胶轮拖拉机15台、手扶三轮拖拉机40台、自走式水稻插秧机35台、水稻收割机3台、汽车5台,还有各种配套农机具80多台(件),去年从澳大利亚以每台20万元的价格购进5台自动浇灌机,旱能灌、涝能排。新合村现在从种到收,进行大型农田基本建设,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说到这里,苏在兴显得非常自豪:“新合村可以说摆脱了驴、马、牛等原始作业,把人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成立机械修造厂就是为那些机器服务,它们有毛病了,不出村就能修理好。”

  随后,记者又随苏在兴参观了村卫生所。说是村卫生所,但是非常正规,已经远远超过了村级卫生所的规模,甚至乡镇的卫生院。X光室里面有心电、B超等仪器,卫生所设有化验室、药局、病房、洗胃室、内科、外科等。苏在兴说:“村民小病不用出村,一些稍微大一点儿如阑尾炎、疝气、剖腹产等手术,在这里就可以做。”

  走,上工去

  ——新合村集体劳动实录

  9月29日,来到新合村的第二天,为了更切实地记录下新合人在联合体下的生活现状,我们决定跟村民们一起上工去,体验一下集体劳动。

  按照村支书的介绍,当天三小队6时上工。5时30分许,记者一行匆匆起床,奔赴队部。天刚蒙蒙亮,由于头一天下了一场大雨,经过车辆碾压的宽阔村道稍显泥泞。

  三小队队部是长长的一排砖房,院内摆放着用雨布遮盖着的刚刚收获回来的粮食。掀开门帘,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长30余米、宽近10米的大房间。房间一侧是一溜大炕,靠窗的一侧则是一溜木板凳,典型的东北老农村房屋格局。虽然上工的时间还未到,炕上、地下已经坐了十余人,或聊天或吸烟,安详而悠闲。坐在炕上的三小队小队长王昌富告诉记者,这一溜大火炕是为了让劳累的大家歇歇脚,天凉了就烧点火,热乎乎的大炕躺躺靠靠很能解乏。

  1

([SPLIT])

  在门口右侧的墙上,张贴着三张大纸印制的表格——劳动出勤公布表,上面列有五十余个人名,每个人名后面有一个工、半个工等出工情况统计和收菜、积肥等具体的劳动项目,戴着老花镜的保管员兼书记员高占村在认真地填写着每个人的出工情况。高占村告诉记者,他干这个工作近二十年了,三小队有男劳力31人、女劳力25人,小队根据每个劳力的年龄、性别等划分工种,再根据不同的劳动强度按劳付酬,以工分的形式统一登记。整个小队分为五个组,分别由男组长、女组长、老板组长(赶大车)、财会组长、积肥组长负责,组长负责自己组员的考勤统计,组员有事要向组长请假,组长向保管员报工。每天早晨,保管员再根据报工情况把每个人的劳动、出勤及所得工分等具体情况登记到张贴在墙上的劳动出勤公布表上。

  在房间紧里侧的墙上,张贴着现金收支公布表、粮食收付公布表、社员口粮统计表、社员往来公开表等四种表格,集体的现金收支情况、每个社员的粮食收付、口粮、与村里的往来账等一目了然。大队长杨国良告诉记者,大队共有6个小队,各小队实行单独核算,每年年终总收入去掉年总支出(包括分到大家手中的钱、粮、菜、鱼、水果、柴等),结余部分留下适量的分配基金。由于农业收入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大,每年收成不同,这部分资金用来以丰补歉,有了这笔钱,年景不好时可以保证联合体的正常生产和村民的正常生活。杨国良透露,年景最好时,一个小队的这种分配基金有近20万元。

  三小队长王昌富告诉记者,每个小队由村委会、村党支部和专管集体生产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领导,每天具体工作由小队长根据天气等情况具体决定。由于头一天下了场大雨,庄稼被淋湿无法收割,所以临时决定当天全体人员集体到小队近千立方米的积肥场倒肥。

  由于雨后车辆行走把村主干道的水泥路带起了很多泥,大队长杨国良临时向三小队下达指令,要求首先清理村道。6时整,五十余名村民肩扛手提着铁锹,熙熙攘攘地来到这条水泥路,众人自动沿路排开,随着铁锹的起起落落,不到半小时,近300米长的路段就被清理干净,露出了水泥质地。此时,初升的太阳也透过乌云露出了道道霞光……

  苏在兴和他的一村两“制”

  从1956年来到新合村,到1968年当上村支书。现年68岁的苏在兴,历经数不清的村支部改选,在村支书的位置上已经坐了37年。

  修路40公里、挖沟修渠200公里、栽种树木150垧地,全村固定资产1200万元,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苏在兴带领村民走上了康庄路。

  从带领村民大搞机械化,走统分结合的一村两“制”路线,到获得全国劳模、省特级劳模、省级劳模、连续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在领导新合村一步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苏在兴个人也得到了无数的荣誉。

  新合村如何走上了一村两“制”的独特道路?9月28日,记者(以下简称记)与新合村的当家人苏在兴(以下简称苏)进行了一番对话。

  记:国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合为何选择了集体经营和联产承包并行的一村两“制”?

  苏:我首先要说明,一村两“制”的“制”,不是制度的“制”,是生产责任制的“制”。

  1982年,农村改革大潮席卷全国,“大帮轰”几乎在一夜间变为“大包干”。这时新合村机械化已经颇具规模,固定资产和集体积累达200多万元。分了,觉得可惜;不分,又怕上级不答应。反复研究中央农村改革文件,我忽然发现了“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把文件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只要得民心顺民意,乐意咋地就咋地。我就想,经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何必一刀切呢?何不来个一村两“制”?把想法跟支部和村民一说,结果形成了愿意集体承包的留下来,不愿意集体承包的可以家庭承包的方案。就这样,新合在全国农村改革中首创一村两“制”。

  记:一村两“制”实行后效果如何?

  苏:实行的第一年只有一家分出去,到了4年后的1986年,有一半农户分离出去。到了第五年,由于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不但没人再从集体分离出去,反而有65户重返集体承包。集体部分由于人合心,地连片,可以搞机械化大农业,人集中在一起,可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结果集体积累越来越多,现在,固定资产积累已经达到了1200万元,从春种、夏服、秋收、冬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这几年集体人均纯收入3000元,加上副业的收入,人年均纯收入接近4000元。

  记:新合村集体经济的成功,您觉得关键在于什么?

  苏:首先是党的政策好,再就是有个团结干事的班子。党给了好政策,才让我们摸索出一村两“制”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发展到今天。光有政策还不行,还要有人利用好政策,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所以团结实干的领导班子也很重要。我们对领导干部有几个要求:不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短命蠢官;不做胸无大志、无所作为、明哲保身的长命滑官;做动脑实干的“傻”官。此外,我们在集体积累的基础上推出的教育、医疗等一系列福利措施,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记:既然新合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这么好,是不是就没有什么不足呢?

  苏:我们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那就是分配不合理。因为活有轻重、脏净之分,虽然我们设法打破这种不公平,但还是有很多人干活嫌累,分钱嫌少,认为啥事都不合理。可以说,分配不合理是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另外,因为是集体经济,就不可避免有人浑水摸鱼、偷奸耍滑,而且很多方面由村里集体领导,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也很难调动。

  记:既然这样,如何维持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苏:主要是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干部队伍团结、务实、干实事,就能带领大家往前走。对干部我们有几点要求:一、干部必须有威信。有权必须有威,有威必须有信,有信才能有威。又因为劳动创造财富,所以干部必须参加劳动。二、经济上要清廉。清廉才有威信,清廉与否与威信树立息息相关。三、办事要公道。四、管事不怕得罪人。五、会抓生产。一切落到最后,就是要会抓生产。干部有了这些,管理起来就好说了。

  专家眼中的“新合模式”

  历经30余年的发展,新合村在老支书苏在兴的带领下,坚持集体经营的联合体和联产承包并行的独特一村两“制”,在这种独特的模式下,占1350口人2/3的联合体集体经济,获得了稳健而快速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以承包经营为主的今天,如何评价新合村的特立独行?是新合村的集体经济有其特别的优势,还是苏在兴的个人威望造就了这种模式?这种逆潮流的模式有何局限性,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专家。

  焦方义(教授、经济学博士、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按照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比如家庭联产承包,就是结合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生产力情况。在早期的集体经济下,干多干少收入一样,劳动者内在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由此造成农业生产连年徘徊不前。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把劳动与物质利益挂钩,实现多劳多得,从而把劳动者内在的积极性、潜能调动起来。

  当然,并非集体经济一定搞不好,如果能解决好收入分配的问题,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集体经济还是有其优越性的。新合村的集体经济之所以很兴旺,就是摒弃了改革开放前集体经济的弊端,发挥其在社会保障、集体办教育、集体福利、社会互助等方面的优势,给了农民安全感。其次,带头人的思想观念、组织领导能力、思维的超前性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体经济比较成功的地方,一般来说都有一个这样的带头人,比如江苏华西村有吴仁宝、河南南街村有王宏斌,新合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与苏在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SPLIT])

  赵瑞政(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新合村一村两“制”现象是在新形势下农村经营管理的一个特殊现象。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就是合理。这么多年来,新合村发展得非常好,苏在兴本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并且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的合理性。

  同时,存在的合理性也应该是变动的,“新合模式”走了这么多年,尽管在现在看来,新合村摒弃了过去那种“大锅饭”、“大帮轰”式的分配平均主义的集体经济,采用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在分配机制上发生了变化,但是目前看来,新合村还没有摆脱靠土地吃饭的单一模式。新合村走农业机械化道路,节约了生产力,但是也暴露出新的问题:剩余的生产力怎么办?新合村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固定的产业,所以,就形成了剩余的生产力干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以此来打发上班的日子。集体经济的壮大,不能小富即安,应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粮食深加工上做文章等,这样,剩余生产力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新合村之所以走到今天,是与苏在兴的个人魅力和努力分不开的,与村民对苏在兴的绝对尊重和绝对依赖不可分割。但是苏在兴毕竟年岁大了,他的思维和观念也有局限性,所以,新合村人应该打破对苏在兴的个人迷信,广招贤才,引进能人,不能使新合村大好的光景因为苏在兴的退休而“退休”。

  新合村的独特福利支柱

  9月29日早晨,新合村第三小队的村民姜秀华领着9岁的女儿关洪南上学。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了,按照农村学校的收费标准,每年交到学校的学费、书费加杂费等各种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9年义务教育下来,就是笔数目可观的钱。然而,这对姜秀华来说不成问题:“孩子上学就需要买个书包文具啥的,一年也就花个40元左右。”

  姜秀华的事例只是新合村村委会对村民广开福利的一个缩影。9月29日,苏在兴在他的办公室告诉记者:“大家都说,上学、看病、养老,是城里人的三座大山,这些负担对农村人也一样。目前在新合村,这三座大山被推平了,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费、看病有合作医疗、按照贡献大小村里每年给村民相应的补助,并给村民上

养老保险。农民可以一心一意工作,没有了后顾之忧。”

  据苏在兴介绍,新合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至今已经实行了32年。小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三免三买”,即学校免书费、学费、杂费,自己买书包、文具、本。这个福利政策集体户和承包户共同享有。因为有了这个保障,新合村实现了儿童零辍学,“如果完不成九年义务教育,按照村委会的规定,不能加入到集体工作,也就挣不了工资。从恢复高考以后,新合村已经出了50多名大学生。”苏在兴说。

  相对于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新合村最大的业绩可以说是解决了村民看不起病、看病难的问题。新合村先后投资20多万元,两次改建村卫生所,并配备了6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医务人员,卫生所设有相应科室,做到了常见病和小手术不出村。村里与集体户签订了合作医疗制度保证书,凡是集体户的村民,每人每年向村里交15元钱,就可享受合作医疗,男女劳力的医疗费80%报销,家属按50%报销。目前,光医疗费报销,新合村平均每年就拿出12万多元。

  在新合村卫生所,记者与前来看病的集体户村民王秀英聊了起来。王秀英说:“我在2001年患上了子宫肌瘤,需要手术,这在省城大

医院得花近万元。后来,村卫生所从齐齐哈尔一家医院请来一名专家在村卫生所为我做了手术,手术费和药费一共才花了1200元,年终我拿着医疗票子到村里报销医药费,按照80%报销,算下来,自己只花了200元。”

  “在我们这儿,养儿不再是防老的唯一途径,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有退休金、

养老金,只不过我们不是这种叫法。但形式是一样的,就是让那些为了集体干一辈子的农民老有所养。”苏在兴说。

  据苏在兴介绍,从1986年起,村里设立了“贡献补助”,凡是60岁以上的农民,从1956年开始一直在集体干的,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劳动的,由村民代表表决通过,按其在参加劳动时对集体贡献的大小,评定等级按年发放补助,无论有无子女,待遇一样。这个待遇,随着全村收入的增加进行调整,已经从最初的每人每年几十元增加到几千元,最高的有人一年领到8000元。

  从1995年开始,新合村每年从村集体积累中拿出一部分钱,给40岁以下的集体村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现在,全村已有41人享受这一待遇。他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年满60周岁直至去世,每年可享受“退休金”。

  来源:生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