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180万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09:10 东方网-文汇报 | |||||||||
最近,松江新浜镇陈堵村和南杨村的5位农民当上了道路养护工,每月有了工资收入。至此,该区5114家纯农户已全部实现了“一户一岗”,“纯农户”这一名词在该区率先淡出。而在整个上海郊区,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40元中非农收入已占到83%,农民“拿工资”,已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最有力的渠道。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农村工作的最主要的着眼点。
上海郊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拿工资”的农民越来越多的基本前提。去年,上海郊区实现增加值2300多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7600多亿元,同比增长34%,是增长最大的一块,像松江这样原来的农业大区,工业总产值已占到全市的九分之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郊区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民增加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有了可能。郊区在大力招商的过程中,都把吸纳当地劳动力作为重要内容,让郊区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农民利益随着经济发展“水涨船高”。在松江区,今年以来仅新增非农就业岗位这一项,全区农民每月增加工资性收入就达1200多万元。 对市郊农民加强非农培训是上海近年来的另一项大工程。早在2003年,市委、市政府就下发文件,将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纳入城镇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之中,实行相同的就业服务和相同的就业优惠“两个相同”政策。通过享受培训费用补贴政策,充分运用企业定向培训、电视远程教育等培训基地和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培训网络,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力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后转岗就业率达到80%以上,促进了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今年起,市政府又专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并将其列入市府实事工程,每年安排资金2500万元,培训5万名。在已经消灭“纯农户”的松江,实施了政府买单培训工程,区农委、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先后推出50多个技能培训项目,开办各类培训班,让纯农户人员免费参加,到目前为止已有5000多名纯农户人员接受培训。 上海郊区各区县还努力拓展新的非农就业渠道,绿化养护、治安巡逻、环境保洁等非正规公益性岗位,成为农民就业拿工资的新途径。仅绿化养护一个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有林木养护社162个,培训7200人,吸纳失地失业人员6630人。据悉,今年该项目吸纳就业将达到1万人。 根据市农委的有关规划,上海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通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业规模经营、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促进非农转移,稳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据悉,上海将建立“专业农民”制度,减少农业从业者的数量,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能素质,到2010年使农户户均经营土地在1公顷左右。同时加快郊区自然村落的归并,促使农业区域连片种植,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提高生产力。通过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农村人口居住向城镇和规划的农村新社区集中,使农民的生活方式适应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