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湾光复60周年专题 > 正文

日据时期的台湾籍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9:19 人民网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第五条规定,台湾居民在两年的选择期过后仍居留台湾者,自动加入日本籍。作为日本籍的台湾人到大陆或东南亚居留,则为台湾籍民。简言之,台湾籍民是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台湾割让之前,其居民大多来自闽南、粤东,两岸人民来往频繁。日据之后,尽管
台湾总督府对两岸人员交往采取种种限制措施,台湾居民前来大陆者仍络绎不绝。由于台湾籍民拥有日本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享有治外法权,这种特殊的身份,引起了一些不法之徒的羡慕,他们想尽办法,以购买台湾人旅券等方式混入台湾籍,假冒台湾籍民随之在各地产生,为非作歹之事件也屡有发生。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出于扩到在华侵略利益的需要,刻意培植一批有利于其侵略政策的所谓的台湾籍民。还有一种台湾籍民,指的是一些因中短期到岛外游历、经商者而长久居留下来的台湾人。

  无论是短期前来的日籍台民还是长居当地的台湾籍民,以及“归化”(包括假冒)的台湾籍民,中国政府均将其归为一类,即拥有日本籍的台湾人。在割台后不久,随着台湾籍民在福建地区数目的增多,伴之而来的中日交涉事件日渐纷繁,如何对待日籍台湾人摆到了清廷的议事日程上。在台湾籍民究竟属于“洋人”还是“华民”问题上,清政府主张把台湾籍民视为“侨氓”(即华侨)。华侨的本义是侨居他国且不丧失中国国籍者,日籍台人显然不符合这一条件,清廷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是出自对不得已而割弃的台湾人“在心理上和民族感情上”难以割舍的血脉之情。事实上,在中国政府看来,台湾籍民从来都不是日本人、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家人。

  长期以来,一般人对台湾籍民颇有微词,一提及台湾籍民,就斥之为“台氓”、“数典忘祖”、“为虎作伥”等等。对于如何正确评价台湾籍民,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台湾籍民,我试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日本占据台湾后,为了推行其“南进政策”和“以华制华”的政策,把台湾籍民推到中日矛盾的尖口上。,台湾籍民虽然因《马关条约》而被迫加入日本籍,但是他们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们长期在大陆生活、经营,愿意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但由于台湾总督府为割断台湾籍民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利用台湾籍民进行渗透和侵略,蓄意制造和激化两岸人民之间的矛盾。抗战爆发后,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而日本帝国主义“以华制华”的政策更加剧了这一矛盾。台湾籍民无形之中就成为中日民族矛盾中首当其冲的替罪羊。

  第二,由于台湾总督府的离间,台湾籍民遭到当地人民的唾骂。尽管如此,他们仍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在抗战爆发,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的危难时刻,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在祖国抗战一边,反对日本侵华战争。不少台湾籍民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甚至报名参加台湾抗日义勇队。无论如何,仅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称颂的。

  第三,不可否认,台民中确有甘为日寇鹰犬,欺凌同胞,为非作歹之徒。但是,台湾籍民的大多数是好的,是善良的。对此,当时的中国政府及许多有识之士是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的。对于台湾籍民,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不分良莠地加以批判。台湾籍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不幸的,我们必须以同情的理解,来看待这一历史现象。毕竟,大多数台民是善良和无辜的。

  参考文献:

  1、《抗战时期福建的台湾籍民问题》,林真,《台湾研究集刊》1994年第2期。

  2、《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史》,陈小冲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95页。

  相关专题:台湾光复60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