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白血病大学生捡破烂助贫困生 徐本禹卖手机募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0:34 水母网

  

白血病大学生捡破烂助贫困生徐本禹卖手机募捐

  

白血病大学生捡破烂助贫困生徐本禹卖手机募捐

  虽然身染重病,但坚强和美丽依旧浮现在李华芬口罩上那双秀美的眼睛里。记者王梓/图

  

白血病大学生捡破烂助贫困生徐本禹卖手机募捐

  

白血病大学生捡破烂助贫困生徐本禹卖手机募捐

  李华芬静静的坐在病房里看着报纸上有关血癌的报道。记者王梓/图

  

白血病大学生捡破烂助贫困生徐本禹卖手机募捐

  

白血病大学生捡破烂助贫困生徐本禹卖手机募捐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得知自己心爱的姐姐患病后,捐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尽管每人只有一角、两角……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流淌。

  

白血病大学生捡破烂助贫困生徐本禹卖手机募捐

  

白血病大学生捡破烂助贫困生徐本禹卖手机募捐

  孩子们祝福姐姐早日康复。

  她,受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支教青年徐本禹感召,捡破烂向贵州山村小学汇款,得知自己身患白血病后,她还惦记着自己资助的贫困孩子。

  她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也感动了她曾捐助过的贵州深山里的穷孩子和徐本禹,孩子们捐出自己省下的1角、2角、1元、2元……徐本禹在网上义卖了自己的数码相机和手机,为她募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她,就是河南财经学院女大学生李华芬。在病房里的李华芬,她那双秀美的眼睛里依然透露着坚强。

  这是一个发生在贵州省大方县和河南省郑州市之间“穷帮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小学的穷学生、河南省郑州市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女大学生,还有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支教青年徐本禹。这个故事饱含淳朴、真挚的爱心和深情,在互联网上感动了无数人。故事中的女主角如今躺在医院里,正在等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而手术所需的费用部分来自她曾捐助过的贵州深山里的穷孩子和“感动中国”的徐本禹。

  深秋的郑州,凛冽的秋风已经有了彻骨的寒意。昨日10时30分,省中医院血液科病房里,李华芬靠在床头翻阅着一沓信笺。这些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出自黔西北大山里的孩子们之手的来信,字迹工整而朴拙,质朴平实的字里行间满溢着孩子们的感激和祝福。翻看这些来信是李华芬最快乐的时刻,她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颗颗水晶般澄澈的童心。这些是支持李华芬与病魔坚持斗争下去的强大力量。

  你捡破烂帮我上学

  李华芬和这些孩子们的缘分始于2004年9月13日。当时,正在河南财经学院国贸系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她在网上天涯社区的贴图专区看到了一个名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帖子介绍了支教青年徐本禹的感人事迹。图片中破败不堪的校舍,衣衫褴褛的孩子,徐本禹坚定的信念,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给了李华芬从未有过的震撼。那一刻,李华芬下定决心要为这些远隔千山万水的孩子们做些事情。

  23岁的李华芬来自南阳市淅川县一个贫困农家,家里供她念书已经非常困难。为了资助这些孩子,李华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里捡空饮料瓶、易拉罐等废品,将换来的钱一点点积攒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也有意帮助这些孩子的同学白雪娇。两个女孩子一合计,在全校各班发起倡议,请同学们将喝过的空饮料瓶集中在教室里,由她们来回收,所得的钱全部捐助贵州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的孩子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攒,李华芬她们一共筹到357.3元钱。按照贵州大方县一名小学生一年140元的费用,这笔钱够两个孩子一年的学杂费。这些零碎的钞票虽然少,却饱含着李华芬青春的热情、汗水,满载她那美好心愿,飞往黔西北的深山。

  我们捐款助你治病

  助人的过程,让李华芬感到无比富有和满足,正当她想为这些孩子做更多事情的时候,不幸却降临到她的头上。2005年1月的一天,李华芬昏倒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把她送到省中医院抢救,医生确诊李华芬患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击垮坚强的李华芬,她还惦记着自己资助的贵州贫困小学生。化疗间隙,她在病床上口述,由父亲代笔给徐本禹写信,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绝口不提自己的病情。

  每月一次的化疗所需费用不菲,两次化疗之后,李华芬的父母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河南财经学院的同学们又一次以“拾破烂”的方式为她募捐。得知李华芬患病的消息后,贵州华农大石小学的孩子们发起了为李华芬姐姐募捐活动,2005年4月19日,全体同学早早在募捐箱前排成百余米的长队!

  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毛毛细雨中,衣衫褴褛的孩子们依次走向募捐箱,投下手中仅有的钱,1角、2角、1元、2元……“李华芬姐姐为了让我们上学病倒了,我们要把省下的钱捐给李华芬姐姐,让她早日恢复健康。”这是孩子们纯真美好的心愿。

  七日相处结下深情

  李华芬和黔西北山区孩子们的故事在网上披露后,感动了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大家纷纷向李华芬伸出援助之手,中国互联网协会将这个善良、纯真的女孩列为“2005互联网公益日”捐助对象,在互联网公益日2005年5月18日这一天,在网上发起为李华芬募捐的倡议。这一天,徐本禹在网上义卖了自己的数码相机和手机,有人出2.5万元买下,徐本禹把这笔钱全部捐给了李华芬。点点爱心汇集在一起,李华芬收到了3万多元的捐助。

  对于这笔善款怎么用,李华芬自有想法。“得了这个病,我很清楚意味着什么,与其这样拖着,不如把这笔钱全部捐给华农大石小学的孩子们!”“我还想趁身体能行的时候,去看看这些可爱的孩子。”

  今年6月底,身体状况略有好转的李华芬瞒着医生,偷偷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旅程。火车换汽车,汽车换三轮,三轮换徒步,在黔西北的大山中穿行,李华芬心中充满了异样感觉。在河南南阳贫困山区长大的她对山区和贫困不陌生,但这里的赤贫还是让她感到意外。

  “几乎没有一个孩子穿着完整的鞋子,也没有一个孩子有一件无补丁的衣服,”李华芬这样描述她的所见所闻,“过年过节时能吃上一碗米饭,对这些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奢侈!”李华芬在那里待了一个星期,每天中午吃饭时她都看不见孩子们。她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让她心里沉甸甸的。原来很多孩子家离得太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家里又实在太穷,没钱让孩子买着吃,连带一顿饭都不可能。“他们只有饿着,等下午放学回家才能吃到饭!”感慨不已的李华芬要把自己的午饭分给孩子们,但懂事的孩子们怎么也不肯吃华芬姐姐的饭,孩子们说:“我们吃了,姐姐你就吃不饱了!”

  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这个远方来的帮助过他们的好心姐姐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山里的孩子羞涩而口拙,说不出感激的话,但他们采来了大捧大捧的野花送给华芬姐姐。一旁的老师笑着说:“这该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鲜花吧!”捧着满怀的野花,李华芬重重地点点头。“我现在一闭眼,就能看到那些美丽的野花”,病床上的李华芬闭上眼睛,仿佛身边围满了孩子,怀中抱满了野花。

  病好之后要去支教

  李华芬想放弃治疗,把善款全部捐给孩子们的想法遭到徐本禹和好友白雪娇的反对。他们说,这笔钱固然可以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可以改善学校的状况,但如果李华芬身体康复了,她一定能做更多帮助孩子们的事情!李华芬被说服了,9月6日,她再次来到省中医院住院,准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我有一个想法,病好后我也要到华农大石小学支教,我要为这些可爱的孩子做更多的事情!”病床上的李华芬戴着一顶压到眉毛的帽子,捂着口罩,只有一双大眼睛露在外面,说到这些,她那灵秀的眸子立刻闪闪发光。

  李华芬和贵州孩子们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她成了同学们心目中最敬佩的人。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断有同学来探望她。李芳是05级新生,昨日下午她赶到省中医院探望师姐。“我从同学那里听到了她的事迹,非常感动,听说她准备做手术,就来看看她。”李芳希望自己的探访能够宽慰师姐的心情。

  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程志说,李华芬的治疗反应很好,非常适合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的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取出患者自身完好的造血干细胞,再采用大剂量化疗,将血液中的坏细胞连同好细胞全部杀死,然后将完好的造血干细胞重新植入,并促其生长。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少,安全性高,术后不必服用抗排异药物。根据李华芬的情况,手术准备在11月份开始,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化疗动员。因为过程较长,从准备到出层流室大约需要两个月。如果一切顺利,约需6万元。

  孩子们自发为华芬姐姐捐款

  昨日下午,我们拨通了远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继续研究生学业的徐本禹的电话。关于郑州之行和发动募捐,以及义卖帮助李华芬的事情,徐本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她帮助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帮助她!”他觉得更感人的是那些贫穷的孩子们。

  老师商量怎样帮助

  得知李华芬患病的消息后,当时身在华农大石小学的徐本禹和学校其他老师商量该怎样给李华芬鼓励、支持与帮助。他们一致认为,虽然身在贫困山区,在大山深处,但应该让学生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帮了我们,我们也要帮需要帮助的人,何况曾经帮助我们的人现在遇到了困难,我们更应该尽我们的一份力帮一帮好心人!

  孩子们自发募捐

  老师们的讨论被来交作业的语文课代表无意间听到了。令徐本禹和学校其他老师惊讶的是,当天下午,大石小学教室前面排了一条长长的捐助队伍,全体师生纷纷主动捐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点积蓄,徐本禹捐出了自己的半个月工资200元。山里人捧出了一颗颗火热的心,献出一份份淳朴的、发自内心的对李华芬的祝福。徐本禹说,他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伸出小手,捐出自已仅有的一张还少了半个边角的两角钱。最后,大石小学的203名师生(193名学生、10位老师)为李华芬总共筹集了915.3元人民币和50元港币作为医疗费。在后来的日子里,不少学生给李华芬写信,向她表示感谢,鼓励她和病魔作斗争,早日康复。

  5月18日互联网公益日当天,徐本禹参加了中国互联网协会为了捐助而特别安排的爱心高尔夫名人赛活动。除了接受大家的捐助,徐本禹将2004年获得的奖品手机一部、数码相机一部卖掉,将所得2.5万元全部捐给李华芬作为医疗费用。

  徐本禹今晚9时到郑

  在李华芬手术前,徐本禹有一个心愿——他要来到病床前,探望与病魔抗争的坚强女孩,呈上自己的敬意和祝福。本报得知徐本禹的心愿后,决定立即邀请徐本禹来郑,接受了邀请的徐本禹将于今晚9时抵达郑州,到李华芬的病床前完成心愿。

  感动中国的徐本禹

  虽然时间在不停地流逝,但曾经感动我们的故事却不会被磨灭,它只会在时光一次次的淘洗中越来越澄澈、越来越纯净、越来越容易打动人们的心灵。徐本禹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从影像和文字的记录中,从人们的讲述中,我们再次回顾那曾经感动中国的爱心与情愫。

  他的事迹感动中国

  2002年的暑假,徐本禹与几个同学到贵州省大方县狗吊岩村的岩洞小学支教,23天的时间,让徐本禹知道在这闭塞山区的孩子们多么需要帮助。“我一定会回来。”为了一句承诺,2003年大学毕业后,徐本禹放弃了已经考取研究生的机会,再次走进狗吊岩村为民小学,兑现自己继续支教的诺言。

  一年以后,徐本禹离开为民小学,到另一所更加困难、更需要帮助的大水乡大石小学继续支教。大石小学的校舍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木房,学生坐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学习。这一年的夏天,华中农业大学的两位老师到贵州看望徐本禹,山区贫穷的生活让他们震惊,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震惊,徐本禹的独自坚守让他们感动。两位老师拍下很多照片,发表在网站上,向网友讲述一个大学生志愿者的真实故事。很快,徐本禹的故事成为热帖,被多家网站转载,媒体的聚焦让徐本禹成为当年的新闻人物。

  在坚守中兑现诺言

  对徐本禹来说,支教最初半年的痛苦刻骨铭心。熬过这半年后,他觉得再也没有困难可以压倒他。“开始的半年最痛苦。”徐本禹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那段痛苦经历的恐惧。“从武汉到一个连电都没有的地方,落差很大。”虽然此前的暑假徐本禹已经在狗吊岩村支教20多天,但正式支教后遇到的困苦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那真是苦行僧一样的日子,在语言不通,连电都没有的山村里,徐本禹还要挨过孤独的折磨。实在太寂寞的时候,他就去学生家家访,他承认这实际上是自己想找个人说话。

  克服了自身的不适应,教学上又出现了难题。学生们听不懂普通话,山区的孩子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外界的信息,没有几个学生知道雷锋,这让徐本禹感到无奈。徐本禹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学生们都说我没脾气。”但当孩子们因为听不懂,或者因为胆小而对徐本禹的教导毫无反应时,徐本禹再也无法压制自己的愤怒:“我好几次在课堂上摔书,太生气了,我把书狠狠地摔在地上。”

  “我每天都盼望着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徐本禹在支教的第一个学期被孤独和教学上的困难折磨着,离放寒假还有一个星期,他就提前“逃”回了大学。但他并没有想过放弃。“只要我决定做的事情,一定不会改变。去的时候就准备好做两年的支教志愿者,我就一定要坚持下来。”在漫长而寂寞的日子里,徐本禹学会了利用一切机会排解寂寞和孤独。他说自己最大的“特长”是看足球赛,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的时候,村里没有电视,他就到镇上上网看文字直播。在闭塞的大山里,徐本禹尽力寻找本该属于一个大学生的快乐。

  在坚守中,徐本禹实现了自己支教2年的诺言。他的事迹被广为传播,他的淳朴、善良、坚韧,感动了无数人。一大批志愿者在他的感召下,表示要接替他的工作,让闭塞大山里的孩子感受知识与文明。目前,大石小学还有5名志愿者在坚守。(记者邢进/文 王梓/图)

  
【责编:傅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