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泉拜鬼:马英九谴责 陈水扁沉默 李登辉辩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0:53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日前参拜靖国神社,是他自2001年上台以来第5次参拜。虽然他没穿礼服和日本传统和服,也不像往常一样进入正殿参拜,而且似乎为了强调这是一次私人性质的行为,小泉没有在签名册上签上头衔,但仍激起亚洲各地区人民的强烈抗议。

  主流媒体指出,小泉的错误行为将造成严重政治后果

  连日来,台湾各大媒体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此事,有的还配发了措辞强烈的评论。《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把小泉的参拜定位为“错误行为将造成严重政治后果”,除了对小泉的参拜行为进行详细的描述外,还将中国大陆、韩国等地官方及人民的强烈反应做普遍深入的报道。《联合报》认为,小泉虽然刻意凸显“私人参拜”,“但对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中韩来说,即使小泉搭出租车或戴墨镜,小泉还是小泉,他是日本首相的事实并未改变”。文章提醒说,“为了5分钟的参拜,带来可能长达数年的外交关系倒退,日本应全面检讨靖国神社问题了”。《中国时报》还着重分析了小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原因,认为“日本不理会过去,不计较反对,要走一条政经大国之路,靠的是美国扶持。以美国的战略观点来看,日本没有必要向中韩示好,相反,美国还希望日本能比美国更强硬地对付中国,而韩国的逐渐疏远,也使美国认为它在亚太的真正伙伴只有日本”。

  比较而言,“台独”媒体的报道低调得多,基本上都是在不起眼的位置报道此事,而且篇幅很短。10月18日,《自由时报》发表了题为《参拜靖国神社无关历史》的评论,声称参拜问题的核心不是日本拒绝反省侵略历史,而是有没有违背“政教分离”的原则,混淆视听。

  马英九发表谴责声明

  台湾曾饱受日本残暴统治,小泉的行为对岛内民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10月19日下午,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国民党中常会发表声明说,靖国神社内供奉着许多战犯,一向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带给中华民族无法抹去的伤痛,“台湾人民卷入侵略战争旋涡,很多台湾青年与妇女被迫做出很大牺牲”。对于小泉一意孤行,马英九表示深感遗憾,并代表国民党表达严正抗议。同一天,无党籍“立委”高金素梅与日韩二战罹难者家属召开记者会,对小泉又一次前往靖国神社参拜进行强烈谴责。她说,日本至今仍然不对二战时的侵略行为反省道歉,将会把日本带到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如果小泉不悬崖勒马,日本未来将会遭遇到比二战战败更加悲惨的命运。与会人士表示将举行一连串抗议活动,直到小泉道歉为止。记者会结束后,他们还一同前往日本设在台湾的“交流协会”,递交抗议书。

  岛内学术界也纷纷表示愤慨。台大政治系教授杨永明认为,小泉为了5分钟的参拜,激起东南亚国家更加强烈的仇恨,也很可能使日本几十年来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与外交努力毁于一旦,这绝对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更何况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刚刚判决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具公务性质、属于违宪,他立刻以所谓私人身份前往,更凸显了小泉一意孤行的不智,难怪中国与韩国的反应既强烈又迅速”。政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研究员丁树范教授指出,小泉明知亚洲国家一定会强烈抗议,还仍然要参拜靖国神社,有其内政上的需求,显示了日本正企图一步步恢复其军国主义的倾向,“但以目前国际间对日本的观感来说,日本想要走正常的军事国家之路还早得很,尽管日本内部有人建议,自卫队应改称国军,并改设国防部,但军事层面仍需受到国际约束,其新武器的使用仍然受到限制”。

  1

([SPLIT])

  陈水扁不敢发出正义声音

  来自民间强烈的反对声音,使陈水扁当局感到巨大压力。“外交部”发言人吕庆龙委婉地表达了不能苟同日本做法的意思,强调台湾和日本关系友好,希望日本正视历史,更期盼以前瞻性思维展望未来。同时,他还“暧昧”地表示,日本身为东亚大国,并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相信日本有能力、也有责任,扮演区域和平稳定及世界和平的重要角色。一小撮“台独”分子趁机跳出来,为日本的行为进行辩护。李登辉在回答日本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突然“兴致大发”,用流利的日语回答说,“这是日本国内的问题,小泉参拜是正确的,他有权这样做”。

  作为台湾当局领导人的陈水扁与吕秀莲仍一如既往,对参拜一事保持沉默,不敢发出正义的声音。台湾民间也早就不期待他们能在对日关系上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大家都知道陈水扁的战略构想中很重要的一块,就在于他期待能拉拢美日对抗大陆,所以民进党当局对日本的态度,即使不用“惟命是从好似儿皇帝”来形容,也差不了多少。(驻台北特约记者 孙香兰)

  来源: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