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州晚报:龙门石窟的保护之道(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1:04 郑州晚报

  保护石窟的新问题

  人为破坏与自然损坏是龙门石窟保护工作的两大难题。

  “通过几十年的保护,龙门石窟基本避免了人为因素的破坏,大部分窟龛造像以及装饰艺术等保存完好,基本保持着原来的规模和风格面貌,但自然损坏的侵蚀却难以避免。”
张全有介绍,自然损坏是指窟龛围岩受自然应力作用,岩体构造变化使石窟和雕刻品大量崩塌、脱落,目前石窟个别窟龛局部有围岩崩塌、窟内壁面剥落、少数石刻艺术被石灰岩凝浆覆盖,而如何避免被自然损害也正是当下石窟保护工作的努力方向。

  自10月19日开始,记者3次进入龙门石窟采访,所见情况证实了张全有所说:目前石窟皆实行封闭管理,洞窟前有栏杆隔离,伊水河岸更有铁栏杆封闭,不通过景区大门无法入内,自然避免了人为因素的侵害。但在陪同专家的介绍下,记者还是看到个别窟龛出现剥落,部分较大的石佛头像有石灰岩凝浆侵害现象。

  “除此以外,龙门石窟历经千百年沧桑,由于风吹、雨淋、日晒、冰冻,致使石窟岩体和雕刻品风化剥落日趋严重,这些都是龙门石窟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2002年龙门石窟研究院成立后,主要研究的就是这些问题。”张全有说。

  在石窟雕刻品的安全得到保证后,自1993年以来,围绕自然侵害问题,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洞窟病害调查、环境与病害监测、石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研究,完善了龙门石窟保护资料与档案。1996年,龙门石窟研究院还同西北大学合作研究雕刻品表面黑色油烟的清洗工作,1998年与中国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制定“龙门石窟区规划”,2000年将石窟病害监测和保护工程纳入保护区环境管理整体框架,2001年还进行了洞窟雕刻品表面石灰岩凝浆清洗研究。

  “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目的十分明确,找到自然损坏的规律,并将损害降到最低。”张全有说。

  努力保护下的新龙门

  保护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收获,新的龙门石窟不仅是优美的游览环境,更有那些已被采取保护措施的佛像、窟龛、浮雕。

  为解决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1983年,河南省政府划定了10.42平方公里的龙门石窟重点保护范围与一般保护范围,解决了周边环境对石窟的不利影响。

  “当时环境对石窟的不利影响包括:焦枝铁路穿过石窟区中心,1994年电气化复线通车后,对石窟的振动破坏加剧,并造成多次振动崩塌;紧靠东山石窟的一条洛阳公路主干道车流量日均万余辆,致使石窟岩体结趋于松动、破坏了石窟岩体的稳定性;而部分行人在路旁洞窟内栖息,并生火做饭,东山几乎全部大中型洞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烟熏危害。”张全有表示。

  针对这些问题,保护者采取了积极措施:1995年焦枝铁路龙门隧道废弃,新隧道东移700米,铁路桥路基增设减震措施,对石窟的有害影响减弱;洛阳市对石窟封闭管理,过往车辆都从新修建的南北两桥通行,东山道路不再行车;封闭管理后烟熏对洞窟的影响也消失。

  “周边环境整治后,我们重点做的是与自然侵害斗争,为解决洞窟漏水问题,开始对石窟顶部植被加以控制,因为树木根系的蔓延会加速岩体裂隙的发育,且植被层中的硫酸盐和碳酸盐渗入洞窟,又加速了雕刻品的溶蚀和风化。”据张全有讲,种树的方法不久也被证实并不科学。

  除此外,保护者还在立壁顶部铺设防渗层、修筑排水沟渠,对洞窟外崖壁的裂隙,采取洞内封闭缝口,灌浆密封堵漏,取得了较好效果。针对行将崩塌的洞窟、雕刻品及危岩,采用化学灌浆和钢筋铆杆加固等现代工程技术,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抢险加固工程,使洞窟、雕刻转危为安。

  “正是这些保护,使文物的生命得到了延长,可以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张全有说。

  国际合作下的龙门保护

  “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例如岩体位移、洞窟漏水以及雕刻品表面风化等复杂病害尚未找到理想的保护办法;对以往的裂隙灌浆、钢筋铆杆加固、铺设防渗层等保护修复措施的耐久性调查和再处理等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张全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并不回避问题。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下,我们于2002年开始实施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重点进行石窟环境和石窟病害观测、风化劣化、浸水对策等试验,洞窟内外的气象观测系统与大气污染物连续监测自动站共同构成了龙门石窟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框架,使龙门石窟保护的基础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2年,中意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项目谅解备忘议定书,2004年学员们在中意双方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在龙门石窟“双窑洞”开展了前期调查、测绘、病害分析与样品检测、保护研究和修复工程等实践,“主要进行了清洗表面黑色污染物、局部黏结加固、出露裂隙的封堵、表面封护等环节措施,双窑洞的多种病害得到有效治理与控制。修复后整体色调协调一致,这是我国整体洞窟修复的第一次有益尝试,得到专家肯定和认同。”

  2003年,龙门石窟研究院召开“龙门石窟保护研讨会”,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2004年,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120名专家和12个国家、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收到110多篇论文,其中不乏石窟保护的新见解、新理念。

  “龙门石窟正在开展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合作,这种合作必将进一步促进石窟的保护。而从目前的情况看,龙门石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这种保护将使无数珍贵文物的生命得以延续。”采访结束时,面对窟龛遍布的龙门山西山,张全有动情地说。(郑州晚报记者 张锡磊 宋振科/文 廖谦/图)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