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诗情即心情——舒婷印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7:24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记者王晶

  

诗情即心情——舒婷印象(图)

  舒婷,应该是第二届全国文学教育与课堂教学高峰论坛上最亮的明星。

  蜂拥而至的人索要签名,一再延长的讲座时间;寸步难行的退场,都在证明诗情依然流淌。

  《橡树》原是愤懑之作

  舒婷开讲之初首先澄清:“我本名龚舒婷,书上写的原名龚佩瑜,那只是我在家谱上用过的名字。”

  1977年的一个晚上,龚舒婷与一位老师散步。老师感慨说自己一生中从未遇到完美的女性:漂亮的不温柔,温柔的没文化,有文化的又不漂亮。“我当时很愤怒,为什么男性总要求有完美的女性?当晚我就写下了这首诗,当时名为《橡树》。”龚舒婷笔下的橡树是一种生长在北方的树,冬天庞大的树冠无叶,“像刀、像剑、也像戟”。“诗里虽有爱情观点,但当时并不是作为爱情诗写的。”

  老师去探望艾青时带去这首诗,北岛去探望艾青时带走了这首诗。

  北岛写信给龚舒婷建议她将诗题改为《致橡树》,说这也是艾青的意思。

  北岛在民间刊物《今天》上发表了龚舒婷的诗作,不过诗题已改为《致橡树》,作者名为舒婷。1979年《诗刊》第四期发表时,与《今天》上诗名、作者名一致。“我至今天未收到《诗刊》的稿费,后来北岛说他收到了,都喝酒了。”

  舒婷说自己的身份证上至今仍是龚舒婷,“我对‘去掉’龚姓很愧疚,父亲是个很传统的人,有一次人家招呼他‘舒老先生’,他就拂袖而去,‘我是龚老先生’。”

  我害怕成为橡树苗圃

  《致橡树》的巨大影响力,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都以此代言自己的爱情。情书里、婚礼上出现的《致橡树》让舒婷很惶恐,“我常常问当事人,你们幸福吗?生怕自己闯祸。”“很多人问我作为木棉要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橡树,他们认为我是橡树苗圃”,舒婷回忆起上世纪来到武汉的情景,“很多好女孩拉着我的手哭泣,因为她们找不到自己的橡树。”

  “写橡树时,我也很年轻,很理想。于是我在长江的游轮上写了《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我不希望女孩子因为理想化的爱情梦想而错过青春年华、放弃尘世里美好的爱情。”

  诗情就是心情

  舒婷讲述了她生平第一次被退稿。一位诗人朋友替舒婷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投到广东一家刊物,编辑来了退稿信,说诗作低沉、晦涩,不符合一个年轻女工的感受。“为什么不符合一个年轻女工的感受?我当时就是厦门灯泡厂的焊锡工,我构思这首诗的时候,滚烫的锡水烫得我满手是泡。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批评我这首诗都是空话,现在看来也有道理,但当时‘四人帮’倒台,年轻人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心情正是那样。”“我现在年过半百了,要再让我写,我不会说要成为木棉,我要做锯子,把男人做成家具。”

  舒婷语丝

  爱情不是书本,不会只有一种模式,一个答案。

  你应该找到一个支撑的肩膀,让你能痛哭一晚。

  我的爱情不浪漫,要不然不会写这些浪漫的诗。

  我们写诗的人,不太理会批评家。要是理会他们所说的,我们就没法写了,或者让他们来写,我们来说。

  年轻时,诗是我的全部,但时间改变了我,诗没那么重要了,但文学依然是我的最爱。

  温婉的女人为什么不能有博大的胸怀?你们难道赞成我仅局限于女性、女性诗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