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百姓餐桌“放心肉”奔波——人大代表为食品安全“补漏”建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7:40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邵珍

  历时3个月,132名人大代表共同参与;组织了12次集中检查,实地查看了7家屠宰场、12家大卖场、15家生产加工企业等相关单位……今年6至8月,本市部分人大代表顶着炎炎烈日,为让百姓吃上“放心肉”而奔波。明查加暗访,代表们在得出“上海人吃肉基本可放心”这个结论的同时,也为食品安全“补漏”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建议一必须让失信者失市场

  [场景回放]:今年7月,某大卖场熟食销售区。一名工作人员为一小块素火腿换了身“外套”,并贴了张新的生产标签,这一举动被前来暗访的代表逮了个正着。工作人员对此解释道,这块素火腿是早上7点多生产的,因为过了4个小时还没卖掉,所以就把生产时间改成了当天的11点12分。

  随意更改生产日期、肉类熟食和鲜冻猪肉敞开叫卖、人员培训和设备消毒措施不落实……像这样的违规现象,代表们在检查中还真发现不少。

  [代表支招]:“要让失信者失去市场!”许多代表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公示制度,曝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使食品安全成为商家不敢碰的“高压线”。大家还建议,要督促企业加强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制度落实,并通过行业自律来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建议二完善食品链的监管

  [场景回放]:今年6月的一个下午,执法检查组在对金山新义道口进行检查时,一辆载着半车活猪的中型卡车,在临近道口几百米时突然加速,强行突围。在本市乡村一级的非指定市境道口,像这样的“闯关”现象时有发生。

  代表们还发现,除了道口“守关”力度不够外,本市在屠宰、批发、销售等环节的衔接,问题产品的追根溯源等方面也都存在薄弱环节。

  [代表支招]:要着力完善与“从田头到餐桌”的供应链相匹配的监管链。探索在市外直接建立生猪饲养基地,尝试实行市内按区域定点集中采购进货,努力实现生猪和猪肉卫生安全的全程监管;加强市境道口监管,逐步建立并完善食品标签追溯制度及危险因素评估和预警监测体系。

  建议三法律“真空”需填补

  [场景回放]:耗费36个小时与车主周旋,才检查完一车猪!这是此次检查中,代表们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究其原因,是因为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动物防疫监管部门对运载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辆本身缺乏控制手段,因此在执法中经常会遭遇当事人拒绝卸车,甚至利用运输工具冲撞执法人员的尴尬场面。

  [代表支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存不少“空白点”——这是许多代表参加此次执法检查活动后的一个体会。他们呼吁,尽早形成分类别、分品种、操作性强的肉类食品标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急需急用的规章,也要抓紧调研起草。争取明年上半年由市政府出台《肉类及其制品管理办法》,并逐步制定乳制品、禽蛋、水产品等卫生安全管理的政府规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