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宁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把自主创新纳入企业考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9:14 龙虎网

  【龙虎网讯】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南京要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大课题。部分在宁的全国人大代表日前对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工作进行调研。记者随同采访时发现,企业创新经费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缺乏,仍然是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两道槛。

  【亮点】企业创新繁星点点

  9年前,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2003年,圣和药业进入全国医院销售百强;今年,公司创新能力和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行列,这意味着“圣和”已经在中国医药领域取得一席之地。

  公司董事长王勇一语道出其中“秘诀”——不断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灵魂,公司每年用于新药研发和新技术投入的资金,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0%,累计投入已近亿元。近年来上市产品不少为国内独家品种。

  在技术创新上舍得投入,是许多高科技企业市场制胜的法宝。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的几家企业中,南瑞继保公司拥有28项国家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康尼机电新技术公司拥有38项国家专利,康海药业有限公司不仅拥有10项国内发明专利,而且在17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自主创新使企业在市场上成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迅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瓶颈】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导致产业技术“空心化”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圣和药业、康海药业两家企业大专学历以上技术人员均占职工总数60%以上,仅有660名员工的南瑞继保,建立了一个拥有200名技术人员的研发中心,公司90%以上员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市一些国有企业正由于人才流失严重而使创新工作难以为继。“从大环境讲,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地位比较低;从小环境讲,企业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企业设备落后,工艺粗糙,原材料不过关等,使工程师面临的生产技术难题很多,整天疲于奔命”,长期在企业从事科技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汪春耘对此深有体会:科技人员的不足与流失,大大削弱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工程师的技术革新不受保护,不被认可,则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另一个因素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我市曾于1995年出台相关规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得少于销售收入的3%,但这个规定在不少企业只是一纸空文,因为一些企业本身利润率只有3%。创新投资不足,使产业发展、技术进步陷入恶性循环,产业越是落后,技术投入越低;技术投入越低,产业越是落后,最终导致产业技术“空心”化。

  【出路】把自主创新能力纳入考核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南京考察时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代表们在座谈时建议,要不断增强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南京城市竞争力,首先要将经济增长方式从单纯的投资拉动型引导到创新拉动和投资拉动并重的模式上,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可考虑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家自主创新行为。比如,将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和每年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指标,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年度和任期考核中,激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构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通过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信息环境和人才环境等,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环境。

  调研中代表还建议,在新技术引进机制上,要实行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和用户共同组成引进联合体的方式,保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及市场运作的完整链条的形成。

  针对企业研发资金不足,代表建议,可以设立各类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专项基金,为企业自主创新科研经费的筹集提供更为广阔的资金渠道。该专项基金可针对特定高新技术行业发展、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技术、重大的战略性技术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分别设立。基金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