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财政投入的转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0:43 汉网

  记者王南方 杨菁 实习生殷明和 通讯员朱思标 彭燕娥 黄连生

  编者按: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近年,立足武汉实际,履行执政职责,市委、市政府一再思考、探索,正视城市积年沉疴,把握市民根本需求,奏出武汉发
展和弦,展开敢为人先的工作。很多选点,具有历史的开创性,吸引武汉人、振奋武汉人、惠及武汉人。

  宁愿花钱买风险

  政府一年花数百万元,很可能“买”到两样东西:财政穿底,群众不满。

  3年来,这项投入持续增加。

  武汉建设和谐社会,这种“不划算”有个新名词:“自费试点”。

  2003年,国家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省财政支持,选择几个试点。武汉不在试点之列,没有省财政撑腰,这事要不要做?

  武汉慎重决策: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

  到今年8月底,9.2万人次的农民获得门诊或住院费用补偿,报销12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参加合作医疗的我市农民达74万人。

  早先,讨论此事,各方都叫好,谈到实质操作,疑虑重重:财力本来就有限,建设缺口不小,一旦试点,基金运作难度很大。更何况“自费试点失败了,连借口也找不到一个”。

  历史上,我省农村曾试行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合作医疗,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无疾而终”。

  市委、市政府认定:建设项目可以缓,可以压,农民看病必须保。

  市卫生局党办主任孙昌林回忆,这个局2003年2月对全市七城区1万余户农民进行的调查显示,1.7%的农户因病致贫,相当部分农民,因为看不起病,小病扛,大病拖。生病是农民“第一怕”。

  此前,我市也做过类似调查,市领导久有夙愿:让农民像城市人一样,看病也能报销。

  起初,报销手续复杂,需要层层报批到区。后来,农民在乡镇医院,就能凭各定点医院治疗单据报销。

  试点之初,市领导还有一个担心:合作医疗没有经验可循,起步不可能完善,该给农民的钱会不会被克扣?

  除了专款专账专用,我市创造了一套“反克扣”办法:各区均设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民代表占1/3。

  每年两次,委员们审议资金使用情况。

  一月两次,资金发放情况在乡、村两级公示,信息披露细到每个人、每张报销单。

  洪山区天兴乡复兴村村民曾祥友是这个区8位农民代表之一。他说,一段时间,农民反映定点医院比较少、急诊转诊不方便。农民代表向上级反映,今年,管理办法作了调整,增加12所定点就医医院,补偿门槛降低50元至500元,补偿比例提高20%%,全省首设大病救助金。

  发展要优先转化为社会保障

  对某些城镇居民来说,去年12月值得纪念:武汉开设医保“个人窗口”,7万多灵活就业者第一批受益。

  长期以来,参加社会保险的,只能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正式职工。

  1998年前后,武汉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大量中小企业改制、改造,大批工人下岗,成为随机就业人员。我市设立流动窗口,接纳这些职工续缴养老保险。今天,拥有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职工达77万人。

  2004年,农垦企业农工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配合城中村改造,部分城中村农民加入社会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逐步纳入社保范围。

  预计到年底,武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将超过280万人,和5年前相比,增加了50多万。

  社保的险种不断增加。2000年,武汉只有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200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加入。今年,新的工伤保险办法实施,目前,25万人已参保登记。

  市有关部门正做调查,争取明年推出生育保险。

  市劳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欧美国家的社保体系也就是这五大险种组成。这个“接轨”速度,在全国也算快的。

  全面“接轨”不轻松。今年上半年,我市养老基金缺口7亿多元。其他保险也存在问题,这些缺口,主要由地方财政支撑。

  2000年至2004年,市财政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投入增长16倍。获低保救助人数从2000年底的2.7万人,扩大到2004年12月的30.3万人。

  人数激增在于两方面:一是国家规定,应保尽保,二是武汉提高标准,扩大救助人群。

  去年,在全国同类大城市中,武汉率先全面推行农村低保。

  “率先推行”,“提高标准,扩大救助”,还有“自费试点”,沿着这些思维和决策轨迹,可以看到一种认识:和谐社会不是美丽辞藻,不是海市蜃楼,经济发展必须带给群众实惠,必须优先转化为社保。

  “十五”期间,我市财政投入社会保障事业资金近74亿元,比“九五”增长325%%。

  系统构筑社会事业新基础

  据统计,“十五”期间财政累计向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卫生、农业、文化、计生等七项社会事业投入240亿多元,比“九五”增长139.6%%。这种增幅,前所未有。其中,科技、教育、文化、计生投入都翻了一番多。

  近年,我市财政安排,每年分步解决一个事业领域的基本问题,按照全面建设小康标准,系统构筑社会事业新基础。

  上周,记者来到市疾控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显示当日各区传染病收治情况。

  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共投入3亿多元,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整个体系由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卫生执法监督四部分组成。

  市疾控中心主任周敦金深有体会:过去远城区一旦发生传染病,报告快的一个星期到区,更长时间到市疾控中心。不久前,新洲某镇发现不明原因腹泻,2个小时内,市里专家到了现场,取样检测,很快,病因查明。

  教育是文明的基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发展教育。2001年至2005年,我市教育经费投入102.6亿元。2004年,我市共安排市级教育经费附加14378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达51.5%%,首次超过中心城区。

  后湖地区是我市规划的居住新区,塔子湖体育中心土地正在平整。中心建成后,新区20万居民将就近享用。维修18个场馆,新建28个。借助筹备“六城会”机遇,武汉实现三镇体育设施均衡布局。

  汉口及武昌江滩建设增加园林绿化、市民游乐休闲场地150万平方米,园林建设新增绿地1110万平方米,黄金宝地拆出17个城市“小森林”,50多个小游园,新建扩建10多个城市公园。

  市发改委一份报告显示,近几年是我市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时期。

  财政局预算处专家指出,2004年,社会事业支出已占到市区财政总支出三分之一强,增幅高于经济建设投入。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温家宝总理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作出说明,指出,“十一五”时期,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分析这一历史转折,武汉一批学者有评价: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投入的关系,武汉调整很快,步入正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