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材呼唤"农村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5:39 光明网

  伴随着新课程的脚步,多种版本的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新教材不再囿于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开展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面对新教材,师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这为新课改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基础。笔者是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几年来在使用新教材的欣喜之余,总感到有点不足。

  其一,新教材离农村学生生活太远。每一个学生进校时都带着过去生活的印记:经验、情感、兴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有不同的经历,这些经验本无优劣之分。就像农村学生组词:大(大白菜),城里孩子组词:大(大楼)一样并无高下。只要我们善于将之作为教学的起点,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的旧的经验相结合就行,心理学称之为经验连接。可是新教材太多的情景模式或实践案例的呈现形式不是学生上公园就是集体旅游,不是超市实验就是社区活动,还有就是上博物馆参观,科学馆学习,最基本的也是要学生去图书馆、上网查材料。这些场景对城市孩子来说司空见惯,但对农村的孩子和老师而言是可望不可及。

  笔者所在的县是13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有一个县级图书馆,只有四所省市重点中学和两所实验小学有网络教室和能查资料的较简陋的图书室,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图书室。离生活太远的教材反而会影响农村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减弱他们探索知识的渴望。

  其二:教材内容变化频繁。虽然每次内容增删都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际需要,但变化过频,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脱节,还会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农村教师本来收集教材上的教学资源就不容易,如果再疲于应付教材的频频变化,就没时间研究学生,没有时间加强对教材的钻研探究。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才便于教师建立教学经验,向教育教研深处探索,促进专业化发展,向专家学者型转变。

  虽然新课程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列为内容之一,农村教师有权力也有义务开发适合本地实情的课程资源。但他们太苦太累了,五个年级8位教师每周每人21节课,再加上备课、辅导、批改作业,学习新课程,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紧使他们很难去主动开发校本课程。再者,开发校本课程需要一定的经费扶持,学校也没有这部分资金去投入。农村大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他们也很难适应课改需要,完成对校本课程的开发。

  笔者呼吁,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课程编写部门能否在“农村版”教材上多努力,研发“农村版”的教材呢?以缩小因客观生活的差异给农村教师和孩子带来的对教材理解的阻碍。其实,农村也有广阔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