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淘金坑考古 羊城惊现清代“颠三倒四”墓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6:21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本报讯据《新快报》报道:近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于今年5月至10月对淘金路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了西汉、东晋、宋、明清时期的墓葬18座,出土有陶、瓷、石、玛瑙、琉璃、铜及铁等不同性质的文物186件。其中像东晋有纪年的叠涩顶砖室墓和清代兔形鸡血石陪葬品,均是广州考古界的首次发现;而一方名为“大王的笔”的清代墓志,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首方隔列字体颠倒书写成文的“另类”墓志,叫人啧啧称奇。考古学家目前仍找不到答案,专家请读者帮忙“破译”。

  墓志文“颠三倒四”为哪般

  记者了解到,淘金坑考古地点位于淘金街东侧,该工地是一个椭圆形北高南低的岗地,往北连接横枝岗,往南一直绵延到环市路。

  在清理出的四座清代土坑墓中,第三号清代墓内出土的一方“大王的笔”的墓志,是本次考古发掘最大的“亮点”。

  据介绍,考古学家刚发现它时,只能认清墓志题为“大王的笔”四个字,其内文乍一看似乎“全部乱码”。后来经过仔细研究,才终于“解密”———原来该墓志的书写为行书、草书相结合,字体大小不一,而且书写的格式是自右往左“隔列字体倒置”,也就是从右边数起,第一列是倒着写,第二列正着写,依此类推。而且,墓志文的内容也很“诡异”,有点不知所云(全文如右图)。

  这方墓志为广州地区的古地名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其上明确记载了现在的“淘金坑”在清代时被称为“桃金坑”。

  出土首枚清代鸡血石随葬品

  在十三号清代墓葬内,考古人员在墓室的底部发现了一枚约成年人拇指一般大小的兔形鸡血石。它呈卧姿,长耳紧靠脊背,头部的穿孔恰似一双眼睛,体长3厘米,为线刻。尽管出土时该鸡血石兔的左耳已残,但整体上看,其刀法简练,寥寥数刀,形象跃然而出,栩栩如生。这是迄今为止广州地区出土的首枚清代鸡血石随葬品。

  宋代墓葬有新发现

  考古学家介绍:在宋代由于丧葬习俗发生变革,民间多流行火葬,出现了较多的(釉)陶坛火葬墓,相比之下较大的砖室墓褐和砖石构筑的墓就很少见,但这次发掘的八号宋墓,墓葬形制完整,部分随葬品堪称精美,且具有明确的断代依据,这在广州地区宋代墓葬考古上是一个新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在广州市区发现为数不多的结构较为完整的宋代砖石构筑的墓葬。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十一号西汉土坑墓内出土的无颈小口陶壶,在广州考古界也是极为罕见的。图案之美在广州考古史上也是难得一见的。

  墓志全文如下:“立明山券张坚李固白鹭仙翁来引路宠山一穴在大东门外桃金坑坛中问到地主价银两即日交清分文不欠自买之后安葬皇清显考于祖吴公方灵生于甲申年八月十二日辰殒于丁未年十一月十六日未时。”

  墓志形式“另类”,内文“诡异”,让人称奇

  考古专家请读者帮“破译”

  考古学家介绍,从墓志上书有“张坚李固白鹭仙翁”等传说中的道教人物可以判断,该内容虚实结合的墓志,应该是用于“镇墓驱邪”的,它真实反映了清朝年间道教在当时民间广泛流行及其传播的社会现象。但是墓志文究竟为什么要“颠三倒四”地写着,字体又大小不一?这种墓志形式是不是有特殊含义?其内容最终是说啥?考古学家目前仍找不到答案。近日来自广州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希望通过媒体呼吁,邀请对文物考古有研究的读者们能帮忙对此一一进行“破译”。(新快文)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新路电话:编辑部8322700广告部 8312781发行部 8245040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电子报编辑部制作

  E_mail:sten@stnews.com.cn

  电话:0754--8633440传真:8910196邮编:51504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