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卫工人节:真的希望这个节日能给他们安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3:34 山西晚报

  工作量大、人身安全无保障、缺少起码的尊重……这就是环卫工们的生存现状真的希望,这个节日能给他们安慰

  10月26日是我省第九个环卫工人节,多年来,环卫工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环卫工人在人们的眼中可发生了变化?10月19日到10月25日,记者分别走访了有关部门、省城市民和一线环卫工人,感受到全社会对改善环卫工人待遇、提高环卫工人
社会地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职业偏见

  乔先生在机关工作已十余年。谈起环卫工人,他说:“记得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时常说一句话,‘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没出息,只能当个扫马路的……’所以,打小在我的印象中,扫马路就等于没出息!”

  大三学生小郭:“我觉得环卫工人每天和垃圾打交道,脏!同学之间,如果谁家有人是清洁工,更是羞于让同学、朋友知道,觉得没面子。”

  “城市美容师?也就是这么一说吧,我们就是扫马路的,可不敢指望担得起这个称号,”当了9年清扫工的刘大姐说,“不受人欺负,不给脸色看我们就很感激了……”

  在不少市民眼中,多年积存的对于环卫工人的认识误区仍然存在,就连环卫工人自己也认为这是一个卑微低下的职业。别人的偏见再加上无形中的自我降低,让环卫工人们面对“城市美容师”这一称谓时显得理不直,气不壮,似乎还有几分尴尬。

  女性居多

  10月24日,记者对太原市小店区环卫系统做了一次环卫清扫工户籍状况的调查。据不完全统计,从事一线清扫工作的环卫职工队伍里,有太原市户口的约占30%—40%,其余分别来自太原市周边郊区和我省其他地市、县区。而这其中,80%以上又为女性。

  “这种粗活、累活,耗时耗力,但凡有些办法的本地人,谁去干这个啊?!”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这样的声音。

  张杰(化名),35岁,太原人,2003年下岗,至今歇业在家。“扫马路?我一个大男人,怎么能干这么低三下四的活儿!还不如去卖苦力。”如今,张杰在家靠老婆一个月三百多块钱的工资勉强过活。

  而在更多的太原人看来,清扫工是只有外地人或走投无路的人才干的一种营生,“太辛苦了。没日没夜,睡不上一个囫囵觉,夏天太阳晒,冬天北风吹,一般人扛不下来。”钱少不说,还分外辛苦,只有外地人才不用理会身边异样的目光,只有外地人为了生存才不得不选择如此劳累。“抹不开面子、吃不了苦”成了太原本地人在环卫工作面前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扫马路又不丢人,咋就有那么多人瞧不起呢?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可从没觉得干这行有啥不好……”清洁工刘大姐如是说。

  工作量大

  这几年,太原城市建设速度和力度不断增大,城区目前日产生活垃圾2300吨,按现有1000名垃圾清运工计算,每人日均要处理生活垃圾2—3吨,而环境维护人员数量却没明显增长,再加上公共设施利用率高,使用时间长,导致清洁工工作量较大。清洁工平均每人要负责约5000平方米的范围,还必须在市民活动相对较少时完成清扫。

  记者从太原市环卫局获悉,清扫保洁工作每天从凌晨开始,3—7时实行普扫,将街道上的垃圾杂物全部清理一遍。上午8时到晚上9时甚至更晚,还要实行常规保洁,每两人一组,20分钟至半个小时一趟来回,全天三班倒,确保街道整洁。

  记者在街头采访时还发现,因工作性质特殊,环卫工人大多数时间必须在路上行走,偶感疲惫需休息时,只得坐在路边或是垃圾车扶手上,倚着自己的清洁工具歇歇脚。

  “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就这样不停地走来走去,四个多钟头不停歇。”分管营盘街路段的清洁工张阿姨告诉记者。对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必要时可建立临时性休息场所,哪怕是一座小亭,一间小屋,都可以让我们的“城市美容师”们从此不必再坐在街头、路边。

  没安全感

  太原市环卫局工会主席尹红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不久前,曾有个司机撞伤了一名清扫工,这名清扫工啥也没说,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一瘸一拐地给肇事者挥挥手让他走了,自己回家买了点儿紫药水简单一包扎,就算没事了……提起这些,尹主席心里总会隐隐作痛,“他们太善良,太老实了。”

  清扫工张大姐说:“现在的人我们惹不起,人多的时候扫地,难免挨着、撞着,可有的人就不依不饶,轻则一顿臭骂,重则一顿打。我们这个队里的小李,一个女同志,都被打了两回了……”

  类似的事情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是因为环卫工作地点特殊,大多在公共场合,难免会与人发生碰撞;而且许多车祸和意外伤害都出在凌晨和深夜。清洁工又恰好多在上述两个时间段工作,人身安全自然会受到更多威胁。甚至在很多时候,由于人们的习惯性歧视和环卫工人的工作性质,他们成为了人们的出气筒!

  缺少尊重

  记者采访过程中,许多工人表示,“累和苦我们都不怕,但我们希望能得到最起码的尊重。”

  “现在给我们涨了工资,每个月不低于520元,有的还上了保险,逢年过节都少不了各种福利,”趁着午间休息,记者和清洁工们聊起了这个话题,说话间,工人们透着一脸的满足和高兴。

  不乱丢垃圾,本该是每个人应有的习惯和美德,而对于环卫工人来说,却成了一种感激。“干我们这行,必须得能忍。就说收垃圾吧,要是人家把垃圾装在袋子里,或主动把垃圾扔在垃圾车上,我们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给加上美丽的称号就可以弥补他们的精神落差,我们所秉执的并不是语言和行动之间的悖论,而是从自己做起,和他们一起去维护环境的整洁,了解他们的工作性质,从行动上表明自己的立场,环卫工人是为我们营造美丽家园的人,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本报见习记者李娜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郭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