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个百岁小妾相守八十余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4:26 现代快报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清水砖墙、人字屋脊、石雕花纹、雕梁画栋,广州番禺钟村镇石壁村黄地大街14号老宅子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百年沧桑,老宅子里,住着两位和宅子一般苍老的妇人:103岁的苏拔和刚刚度过百岁生辰的区彩。

  人们亲切地称呼她们“六婆”“七婆”。年轻时,她们被一李姓男子先后纳为第六房妾和第七房妾。丈夫过世后,她们相依相守,如亲姊妹般共度八十余年风雨岁月。

  风华正茂却成寡妇

  时间在六婆和七婆身上留下深深的烙痕。娇小瘦弱的身躯拖着蹒跚的步履,嶙峋的手臂上青筋凸起,还有如蛛网般密布的皱纹、硬币大的暗黄色斑毫不留情地刻在脸上。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两位老人雪白稀疏的头发上都缠着鲜艳的红绳。

  六婆苏拔1902年出生在顺德大良西村,家境贫苦,15岁就被送到大户人家做妹仔(即丫鬟),20岁嫁入李家。在苏拔之前,李家已先后娶了五房媳妇,却都早早过世,留下四房生的一女和五房生的一子一女。苏拔没有给李家生下后代,李家很快纳了区彩做第七房媳妇。

  和苏拔一样,区彩也是苦命出身。1905年,她生于顺德陈村,四岁时,父母双亡,成为了孤儿;12岁时,一个亲戚将她送到了李家做妹仔。区彩还记得她的丈夫叫做李尧,人称“阿尧”。她为李家生了一个男丁,但是在孩子三岁时,50多岁的李尧一场暴病,撒手人寰。那时的苏拔和区彩都才不过三十出头,还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李家原本经商,家境殷实;到了李尧这辈,家道中落。李尧过世后,留给苏拔和区彩这两个年轻寡妇的是十几亩薄田、两个果园,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四房所生一女当时已出嫁)。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个女人失去了依靠。有人劝她们趁年轻分点家产,早些改嫁。两人没有答应。

  分工明确共度患难

  七婆说,丈夫过世后,她们两人分工明确:她出外打工,耕田摘果,养家糊口;六婆体弱多病,就留守主内,打理家务,照料孩子。

  七婆的儿子、74岁的李永根回忆说,解放前,两位母亲把两个果园和位置较远的一部分田地出租。剩下几亩田,七婆亲自耕种。她还替人家收果子,肩挑一大担的水果运到船上,每天像一个壮年男人一样辛勤劳作。尽管有地租收,还有七婆打短工赚点小钱,但家境仍是清苦。

  七婆说,家里穷,只能用红薯、野菜、杂粮混着大米做饭,让孩子们吃饱,自己和六婆捡剩下的果腹。七婆至今还念叨六婆的好:每次都要等她干完活回来,一起吃饭;邻居接济的食物,六婆舍不得一个人吃,等她开工时,就拿出来让她吃饱了再去干活。

  亲如姐妹相濡以沫

  “悭俭勤劳。没有七婆,就没有这个家”,这是六婆对七婆的评价。坐在一旁的七婆听了,有点羞涩地笑起来,说:“这个家,谁也离不开谁。我和六婆,当是姊妹关系。”

  在街坊和儿孙眼中,六婆、七婆一直和谐相处,两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勤劳、坚忍、善良。

  李永根说,六婆为人爽快,即使自己家里不够吃,看到别人的小孩饿得可怜,也要舀一碗给人家。在外打工、深知养家不易的七婆偶尔会因此与六婆“拌嘴”,但很快又烟消云散。

  今年74岁的何嫦和六婆、七婆做了50多年的对门邻居。她说,六婆脾气比较大,说话直接,而七婆性情比较温和,一直尊六婆是大姐。

  终身厮守不离不弃

  六婆一生没有生育,七婆生下李永根,所有孩子都把两位老人当做亲生母亲。

  大儿子、五房生的李永福女儿李卫说,“两位老人对丈夫留下的孩子,不管是哪一房生的,都视如己出,不分彼此。对孙辈,也都个个当作是宝来疼爱。”

  小时候,李卫的父母都在清远工作,她从小跟在两位阿嬤身边直到12岁。

  李尧在世的儿孙们现在分散在香港、佛山、广西梧州等地。本月15日,儿孙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七婆庆贺百岁生日,摆了十多围宴席。一时间,六世同堂。

  两位老人现在享用着村委会发放的补助津贴,衣食无虞。儿孙们曾考虑将老人接到身边赡养,被六婆拒绝了。

  六婆不愿离开老宅子,七婆舍不得丢下六婆一人,因此也不肯投奔儿孙去。她说,没想到会和六婆一起活到百岁,也没想过这是不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