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习先进典型 实现赶超发展③]“麦得津”发展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7:15 水母网

  水母网10月26日讯 在烟台,一个朝气蓬勃的博士团队正在征服癌症的攻坚战中挥洒着辛勤的汗水。

  这就是麦得津生物医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博士团队。6年来,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们终于在攻克了世界性技术难题———重组蛋白质的复性问题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我国首个一类抗肿瘤新药———“恩度”,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生物制品一类新药
。这是世界上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

  艰难的探索

  2001年7月9日,“恩度”作为我国第一个血管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按国家一类生物制品进入Ⅰ期临床研究。

  2002年8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恩度”进入Ⅱ、Ⅲ期临床。

  2004年7月,“恩度”的Ⅲ期临床结束,新药评审咨询会于2005年3月19日顺利召开,“恩度”新药批准证书,即将投入市场。

  ……

  一个又一个突破,一个接一个跨越,令人欢欣鼓舞。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了麦得津博士团队无数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麦得津全体技术研发人员的智慧和希望。

  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Judah Folkman教授提出“饿死肿瘤疗法”的理论依据:阻止肿瘤周围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切断肿瘤赖以生存的养分供给,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该发现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引来全球各大生物制药企业竞相投入巨额资金从事该药的研发。

  1999年6月30日,烟台麦得津生物医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一个中国留学博士团队凭借了满腔的热血和过硬的技术水平,加入到了抗肿瘤新药的研发队伍当中。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麦得津成功了。麦得津的博士团队通过创造性地改构Endostatin的氨基酸序列提高了该蛋白的药用性能,并利用这一核心技术,研发成了国家一类抗癌新药“恩度”。

  创新的理念

  “恩度”的研发从药物设计到制备技术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其研发出的可以在公斤级水平上高质量地复性和制备“恩度”的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中国在国际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中又一次扬眉吐气,

  麦得津的每一个进步,都有一个全新的理念在推动。

  树立人才新理念,培养一流科研队伍。在麦得津公司,有个“一分钟=全年奖金”的故事。为了让员工感受高科技社会的竞争气氛,2003年,公司参照科技部863重大专项课题答辩的要求, 通知各项目组长以幻灯片形式对工作进行总结,汇报时间为45+1分钟,不合格者将被扣除全组成员全年奖金。毕竟平日里练就了真功夫,除了一位组长汇报时忘了按下计时器提前结束外,其他各组都顺利达标。正是依靠这种严格的训练,麦得津这个年轻的企业在近6年时间里顺利申请、参与及完成了两项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一项863源头创新课题。

  鼓励技术创新,看齐最高标准。陈旧的技术禁锢前进的脚步,创造性的尝试往往能推动科技的创新。麦得津基于这一理念,对勇于技术创新的员工给予奖励,极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在YH-16的研发过程中,公司的技术人员完成了多项技术工艺改造和生产设备研制。他们不仅设计制造了公司专有工艺的特性设备--复性罐,还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使蛋白纯化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至质量不断提高。为节约生产成本,公司的技术人员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尿素纯化工艺,自行制造的超纯尿素替代进口产品,自行设计建成了符合国家GMP要求的2000平方米国内一流生物工程实验室。

  优秀的团队

  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研发团队是推动企业进步发展的原动力。以博士团队为核心,麦得津公司拥有了一个实力较为雄厚的研发团队,极大地加快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麦得津创业初期,由于待遇低、条件简陋,企业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借助学术交流吸引人才是公司在成立初期特有的员工招募方式,通过这个途径,麦得津吸引到一批毕业于国内重点高校的高素质人才。近6年来,麦得津公司员工队伍已经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60人,形成了一支专业互补、分工明确、训练有素的科研队伍。

  研发队伍初具规模以后,麦得津并没有停滞不前,为给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个坚实的依托,他们又开始尝试校企联合协作,打造应用平台。考虑到公司后续项目的发展、研发工作的深入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公司博士团队成员中的两人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百人计划教授”,其中一人还被聘为“长江特聘教授”,在清华大学生物系组建课题组,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报记者刘新国本报通讯员王文良王胜

  责任编辑:邱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