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委关于构建"和谐河北"若干重要问题的指导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8:15 河北日报

  中共河北省委

  关于构建“和谐河北”若干重要问题的指导意见

  (2005年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河北”,制定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构建“和谐河北”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我省在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集中表现为: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的同时,城乡差距日趋扩大;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明显;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同时,社会事业相对滞后问题更加突出;在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有拉大趋势;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态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微观主体尚未充分激活,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还未充分发挥。因此,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正确应对、着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全面加强“和谐河北”建设,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历史必然,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河北历史悠久,又是革命老区,勤劳善良、爱国明礼、重义守信的文化传承和优秀的革命传统,为构建“和谐河北”奠定了厚重的人文基础。近几年,我省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不仅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而且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在“十五”末将迈上新的台阶,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为构建“和谐河北”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大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奋发有为、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为构建“和谐河北”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我们紧紧围绕抓住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这个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广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启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文化大省建设,扎实推进十项“民心工程”等,这些重要举措,既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动实践,又为构建“和谐河北”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全面展开“和谐河北”建设,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正确把握构建“和谐河北”的基本要求

  (三)构建“和谐河北”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坚强领导为核心,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重要支撑,以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和活力激发机制为重要内容,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实现“和谐河北”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构建“和谐河北”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发展过程。因此,必须从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紧紧抓住当前影响我省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从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能够做得到的事情做起,从社会基础单元抓起,重在让广大人民群众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四)构建“和谐河北”的阶段性目标是:通过五至十五年的奋斗,我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完成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城乡居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中等收入者比例明显扩大;民主法治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公平与正义进一步得到体现;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

  (五)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河北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河北”提供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科学发展,才是更快更好的发展。河北必须加快发展,河北必须科学发展。要坚持不懈地处理好经济与社会、速度与效益、总量与人均、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将“抓住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和谐河北”建设全过程。

  ———始终坚持一切从河北实际出发。构建“和谐河北”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与我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各地资源条件和人文环境相适应,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充分尊重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既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又要实事求是、扎实推进,不攀比、不刮风,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

  ———始终坚持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创新。坚定不移地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在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是构建“和谐河北”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和活力激发机制;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使受到束缚的发展潜能进一步释放,使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构建“和谐河北”提供体制机制保证和动力支持。

  ———始终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河北”的灵魂。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六)给农村更多关注。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保证支持农村发展的资金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衔接的交通、供电和信息网络;推进公共事业向农村覆盖,教育、医疗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村的需要。重视发挥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城市化步伐,引导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用产业聚集吸引人口向城镇转移。认真落实扩权强县各项措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七)给农业更多支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加大支农投入,保证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落实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壮大畜牧、蔬菜、林果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八)给农民更多关爱。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对农民的最大关爱。扩大非农收入比重,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切实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广辟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渠道,巩固京津市场,发展沿海市场,开拓境外市场。要发挥政府在劳务输出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努力形成从联系就业到后续服务的"一条龙"工作机制。增加农民培训专项经费,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提高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和稳定就业能力。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地解决好农村土地征用、承包、流转以及税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双向流动型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使其外出务工有钱挣、回村务农有地种。高度关注并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经济补偿和生活保障问题。认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农资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

  四、加快贫困地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九)强化自我发展。我省目前尚有5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尽快改变这些地区的贫困面貌,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所有贫困地区都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强化内在动力,振奋自强精神。要立足本地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壮大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为摆脱贫困状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作出贡献。

  (十)强化区域协作。在实施"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中,要更加重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线"和南北"两厢"三大区域,既要立足各自优势加快发展,又要注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加强区域间紧密协作与良性竞争,积极开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技术交流、旅游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形成互促互助、互惠互利的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我省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的形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动力。抓住环渤海区域发展和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契机,主动争取与京津和周边省份的合作互动,加强在产业对接、人力资源共享、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十一)强化政策扶持。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张家口、承德和其他市所属国家与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积极扶持的财政政策。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安排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推进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和卫生扶贫,加强对口帮扶,形成"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定向培养急需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支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以上人才到贫困县工作。到2020年,力争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基本改观。

  五、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妥善协调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

  (十二)更多地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加快清理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性政策,切实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和生活状况。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不签订规范劳动合同、克扣工资、限制人身自由、任意延长工时等违法行为。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有效解决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问题。加强劳动权益保护工作,重点解决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从工伤和养老保险入手,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取消不合理规定,逐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子女就学、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十三)更多地关注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将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放到同等重要位置。积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作用。下大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在自谋职业过程中遇到的门槛高、范围窄、收费多、服务差等问题,引导自主创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对大龄失业人员进行特殊的就业援助,实行免费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并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等方式安置就业。对企业新裁减人员,按规定及时纳入失业保险。对破产关闭企业职工,要严格落实有关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十四)更多地关注城乡贫困人群。完善对城镇"三无人员"、残疾人、无业人员和农村"五保户"、困难户等特困群体的救助政策,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实行分类施保和动态管理,合理调整救助水平。加快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改进农村敬老院基本设施。强化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维权工作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落实救济资金,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救济标准。积极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衔接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努力使贫困人群都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

  (十五)更多地关注低收入群体。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使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支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建立面向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制度。完善改革措施,努力减轻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负担。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认真落实国家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有关法规,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保护和规范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把管理者与职工的工资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十六)更多地关注离退休人员。高度重视各方面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困难企业退休职工的实际问题。完善养老保险政策,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杜绝新的拖欠。充分利用城市社区资源,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能力,为离退休人员特别是高龄、孤寡、病残等生活困难人员提供就医、娱乐和公益性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六、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七)高度重视社会事业。要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更加注重群众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切实把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一同规划、一同部署。要正确处理公益性原则与市场化的关系,坚持政府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建设。

  (十八)积极推进社会事业。认真落实我省关于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若干重大部署,将各项工作做深做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努力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各种教育救助和资助政策措施,确保困难家庭学生上得起学;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改善城乡文化设施;抓紧实施"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促进文化资源的开放与交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和基层,支持县级综合医院装备改造和乡、村两级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推广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整顿药品购销秩序,规范医疗收费标准,扭转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共同发展。

  (十九)强力保障社会事业。完善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确保社会事业财政投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健全社会事业公用经费监管机制,加强审计管理,提高使用效益,防止截留和挪用。建立考核考评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和部门目标任务的考核体系,实行质询问责制度。加强对社会事业规划编制的指导审核,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

  七、扩大基层民主,加快法治进程

  (二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健全民主程序、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改革和完善权力监督体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批评建议、协商对话等利益诉求机制,拓宽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表达途径。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架起群众与政府直接沟通的桥梁。扩大基层民主,围绕民主选举、民主理财、民主议事三个重点,完善政务、村务、厂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公示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严禁对基层选举的非法干预,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权。要把维护人权作为新形势下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尊重公民人格尊严,依法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

  (二十一)完善村(居)民自治。村(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要切实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等农村自治组织建设,鼓励支持对自治形式的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互助组织,引导它们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融洽人际关系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使其成为联系政府与群众、帮扶困难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依托,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十二)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转。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职权,既要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又要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防止违法施政行为。努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努力建设诚信政府,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废止或变更已生效的行政决定,维护、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诚信度。

  (二十三)维护司法公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保证公民不因财产、身份等因素影响法律权利的行使和享受。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认真解决群众诉讼难问题,对确因经济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的案件当事人,可依法缓交或减免诉讼费。以公开促公正,完善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制度;以监督促公正,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立法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以制度促公正,重点抓住执法权力相对集中和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以素质促公正,推进政法队伍由数量规模型向素质效能型转变。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八、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二十四)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为构建"和谐河北"筑牢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继续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营造"热爱河北、建设家乡"的浓厚氛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二十五)倡导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大力培养爱心意识,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大力加强诚信教育,做到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见义勇为、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尚。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举,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增强社会亲和力。

  (二十六)建设活跃健康的和谐文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在学术研究中提倡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中提倡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加强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建设,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发掘和整理燕赵优秀文化遗产,繁荣河北地域文化,弘扬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九、推进"社会安全工程"建设,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十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探索公众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的治安管理模式,注重科技含量,提高防范水平。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进学校活动,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及时向社会发布治安预警信息,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下大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着力铲除诱发滋生犯罪的土壤和条件。研究把握犯罪发展规律,完善长效打击机制,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侵财犯罪,保障公民人身及财产安全。

  (二十八)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要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要建立有效的矛盾预防机制和排查调处机制,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情绪、愿望以及带倾向性的社会动态,高度重视群众的合理诉求,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既要考虑使多数人受益,又要考虑得到多数人认可,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矛盾。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和干部下访制度,强化信访承办责任,务必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讲究策略,注意方法,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充分发挥其化解纠纷、弥合矛盾的独特作用。

  (二十九)加强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问题。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及时淘汰危及职工生命健康的落后设备和工艺,从源头上消灭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增加安全生产投入,落实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解决安全投入历史欠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事故赔偿标准,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严查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和腐败问题。

  (三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妥善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度重视和加强反恐防暴工作。健全监测、预报、保障和快速反应系统,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信息,既要使群众早做准备、减少损失,又要引导舆论、安定人心。加强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教育,提高群众应对能力。

  十、认真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十一)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要求。要树立"人均"意识,使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坚持依法管理和政策引导并重,落实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仍处在贫困状态的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对进城农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居住地管理、居民化服务制度。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有效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三十二)建设

节约型社会。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推进矿产资源、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重点抓好冶金、化工、电力、建筑等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技术改造。推广农业节水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动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节水,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城乡建设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建立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社区、城市创建活动。

  (三十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大气、水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加强环境监测,对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环境状况和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加强环保执法检查和监督,切实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严重污染问题。加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到2020年,力争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

  (三十四)建设

宜居城市。按照优化环境、适宜人居的理念建设城市。
城市规划
要注重协调生产与生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布局功能分区,增加绿化配置。城市设计要注重文化品位,保持历史文脉,突出城市特色。城市建设要优先发展公共设施,注重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15分钟生活圈,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市管理要注重人性化和服务化,管理重心向街居下移,不断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

  (三十五)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要按照"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总体要求,从硬化道路、净化街院、绿化村庄做起,逐步创造条件,加强饮水卫生、垃圾处理、街道照明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将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适应社会进步要求,引导农民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制订和完善村规民约,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到2010年,力争40%的行政村进入文明生态村行列;到2020年,全省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

  十一、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构建"和谐河北"的能力

  (三十六)树立与"和谐河北"建设相适应的执政理念。构建"和谐河北"关键在党。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要进一步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对社会建设与管理规律的认识,切实把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转到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上来,并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去。推动经济发展,既要考虑社会财富的增加和某一产业的兴起,又要考虑让大多数群众成为政策效应的受益主体。协调利益关系,既要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注重维护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和现实利益。制定政策措施,既要统筹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又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最广泛地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出台工作举措,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又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善于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工作开展。

  (三十七)提高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要高度重视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多发性、多样性、多变性特征,深入研究利益格局调整中不同群体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坚持站在正确的立场认识与分析各种社会矛盾,从维护大多数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协调好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要坚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办法去解决问题,防止局部性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经济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三十八)探索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尽快扭转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重行政管理轻公共服务的倾向。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弥补某些社会管理环节上的"缺位",也为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创造条件。要适应"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的新变化,创新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构筑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要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整合管理资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十九)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为第一信号,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难,切实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官僚主义,力戒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不搞短期行为,更不允许弄虚作假。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反对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坚持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十)形成构建"和谐河北"的强大合力。积极支持各级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维护人民利益、反映群众意愿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各界群众团结组织到构建"和谐河北"的伟大实践中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驻冀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作用,共建"和谐河北"。

  构建"和谐河北"是一项惠及全省六千八百万人民的伟大事业,前景辉煌,任务艰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实现"和谐河北"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