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决胜“十一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9:10 解放日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征文

  请全国人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刘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将有利于使国家规划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25日表示,将采取公开征文的形式,请全国人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

  马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开展这项活动,为人民群众参与规划编制开辟一个畅通的渠道,有利于使规划目标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顺利实现规划目标。

  建言献策活动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年底结束。

  发展改革委希望建言献策的内容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而非微观的、工作性的、地方性和技术性的。希望能够紧紧围绕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问题展开。

  发展改革委将组织专门机构对社会各界的建言献策加以研究,供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区域规划时参考;活动结束后,还将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议小组,对所有参与活动的意见建议进行评审,向优秀建言者颁发获奖证书,并在发展改革委网站上公布获奖名单。

  “十一五”,已经成为连日来公众注目的热议话题。

  未来五年的中国,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决胜的蓝图,已在着手描绘了……

  【点析】扩大内需“四把火”

  众多信息表明,“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从4个方面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用“四把火”给消费市场升温,进一步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把火”:让农村消费“火”起来

  现状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农民收入保持在4%至5%的增长,低于改革开放最初十年16%的增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9比1,逐步扩大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2.6比1,直至目前的3.2倍。

  点评农民收入不增,农村消费难“火”。“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是解决农民增收进而拉动消费的重要途径。有专家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到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因此,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最终消费率1.6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农村消费难“火”的因素中,除了收入因素外,社会保障、消费心理等非收入性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把火”:增加城镇中低居民收入

  现状目前我国不仅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正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即期消费造成“挤压”效应。

  点评专家认为,新的个人所得税方案即将实施,对于扩大消费意义重大。“十一五”期间,国家应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三把火”:完善社会保障缓解消费“后顾之忧”

  现状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偏低而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已是普遍现象。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

  点评专家指出,国家应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老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努力使百姓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四把火”:改善消费环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费

  现状现阶段,商贸活动中以次充好、虚假销售等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花样繁多,屡禁不止,在某些地区和领域还出现了高发势头。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广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有所抬头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

  点评专家指出,良莠不齐的消费环境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并且成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解读】国内环境优与劣

  “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环境,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从需求方面看,国内需求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将推动住宅、汽车、电信、旅游、教育、医疗等消费持续扩大。

  从供给方面看,劳动力、资本、技术装备等生产要素都具备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条件。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很高水平。外国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外商投资仍会持续增加。我国科技、教育和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也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保障条件方面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我国政治、社会继续保持稳定,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教育等体制不断完善,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这几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虽有所抑制,但尚未根本消除。低水平重复建设还有可能反弹,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正在显现。特别是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制约“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问题。首先是“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就业压力增大是另一个难题。同时,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0%,今后还会继续增加,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压力不断加大。

  (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深层次矛盾。主要是:1、资源瓶颈。2、科技瓶颈。3、人才瓶颈。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同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触及深层次矛盾和利益关系调整,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

  【时评】决胜关键在人才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这一论断,既是我们党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贯主张,又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以应对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挑战的必然要求。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国家之间、政党之间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都是人才的竞争。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固然值得我们举国庆贺,但产业发展和升级对技术需求呈现加快增长的趋势下人才短缺的严峻形势,同样需要我们警醒。

  当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主动权。我国的许多产业尽管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发展水平一直较低,重复建设长期难以杜绝。“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告别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优势的竞争方式,摆脱简单粗放的增长方式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受制于人的困境,必须在继续引进的同时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我国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人才,靠人才来适应发展、支撑发展、引领发展。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十一五”时期的人才开发要抓住薄弱环节,确定工作重点,着力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加快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分布结构调整步伐,使人才资源存量和增量重点向经济建设一线聚集,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转移。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抓住人才资源资本化程度较低的主要问题。要紧扣未来五年人才开发的发展趋势。

  拥有人才才能拥有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呼唤人才,决胜“十一五”关键在人才。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人才脱颖而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开创一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辈出、百业兴旺的崭新局面。

  【行动】专家委员会成立

  推动重大决策科学化,昨天,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

  37位经济、科教、可持续发展、国际问题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权威人士,将为规划《纲要》的编制进行咨询论证,提出的论证报告将与《纲要》一同报送全国人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表示,目前,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工作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今后几个月,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明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纲要》将在《建议》基础上,进一步描绘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

  马凯希望专家们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围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尽职尽责,客观、公正地发表咨询意见,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多作贡献。

  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杨伟民在会前接受记者联合采访时透露,今后的规划都要经过民主论证的程序,需要通过专家的论证、形成论证报告后才能提交审批单位审批,否则审批单位将不受理。

  《纲要》经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后,将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作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在“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阶段,发展改革委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从投标的300多个课题中选择了56个课题,请有关单位、大专院校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批很有分量、很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为发展改革委提出“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为中央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新华社电)

  

决胜“十一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