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鹰派拉姆斯菲尔德访华增进中美军事互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6:21 新民周刊 | |||||||||
既想牵制中国,又不得不拉拢中国,这成了美国外交的一个“二律背反”命题。 随着10月18日美国鹰派代表人物拉姆斯菲尔德的到访,短短几个月内,布什政府外交、军事、财政等重要阁员悉数到访中国,布什本人也即将开始任内的第三次中国之行。 笑脸,并不意味着一个新蜜月期的开始,但是却预示着中美一个更复杂新战略时期的
既想牵制中国,又不得不拉拢中国,这成了美国外交的一个“二律背反”命题。 中国外交匠心 中美关系史中,最复杂最敏感的是两国的军事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对《新民周刊》说:“今年1到8月,中美关系一度比较紧张,但随后两国政府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并使这种紧张关系出现改善。” 10月1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专机降落北京,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到机场迎接,两人的笑脸展露在世界面前。 但此前一天美国《纽约时报》指出,这个拉氏,可是“中国威胁论”最起劲的鼓吹者! 化敌为友,是外交的最高境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灵活和匠心,巧妙体现在对拉氏行程的细节安排上。 3天访问中,拉氏除和中国军方最高层会谈外,还被安排参观“神舟六号”飞行控制中心、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当最后一天辞行前,拉氏还被安排到颐和园参观游览。中国皇家园林的大气和精致,让拉氏驻足停留。一位中国女孩更是紧挨拉氏合影。中国游客的善意,让拉氏笑容满面。 当天北京秋日迷蒙,拉氏应该还看到了甲午海战前挪用海军军费为慈禧贺寿建造的石船,但不知他能否理解石船和中国国防耻辱的关系。 5年来首次中国之行,拉氏收获颇丰。他被允许进入北京近郊的第二炮兵总部。当他在中国军官引导下在一本宽大空白的留言册上签下自己名字时,他成为第一位能够近距离了解“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神经中枢”的外宾。 新华社的报道说:中方也许就是针对美方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疑虑,因此“为拉氏安排了与培养中高层官员的中央党校的学员座谈,还安排他会见第二炮兵司令员靖志远,首次向外国军方人士提供了了解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机会”。 中国的高度礼遇,让美国许多官员也出乎意料。美联社说,这几年来,美国官员也曾反复要求参观二炮,但都遭到中国的拒绝。拉氏的助手说,这是一次有价值的了解机会。 中国俗话讲:百闻不如一见。误解或者过激言辞,往往来自于对对方真实情况的不了解。面对“复杂的、面临自身挑战的”美中关系(拉氏语),交流和沟通显得更为必要。 从拉氏的访问中,也许可以让人想起另一位鹰派人物——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这位曾叫嚣中国威胁的印度官员,当他踏足中国后,对印中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张国庆对《新民周刊》说:“拉姆斯菲尔德能否成为第二个费尔南德斯,现在判断还为时尚早。但一些外国政要因为意识形态等问题,确实对中国有一些误解,当他们亲身感受到中国的自信开放和活力,自然改变了原来的错误看法。” 尖刻和坦城 “大学时代,他是名凶狠的摔跤手;冷战时期,他是位冷酷的战士;在反恐时代,他是反恐斗士兼总策划师。”有人这样评价拉氏。因为他一贯言辞刻薄,有时近乎强词夺理;行为专横,很少能主动妥协。 这是拉氏的缺点,但反过来,他爱憎分明,少权谋,也可说是他的优点。正因为此,观察他的言辞,大致可窥视出白宫的真实政策。 本来,按照美国高官一般外访线路,去东亚,必先去日本,其次韩国,再次中国。但对于最亲密的盟友日本,由于双方在美军军事基地调整问题上分歧严重,拉氏最终“越顶外交”,直接到中国。 中方显然成竹在胸,能够和这个鹰派人物坦诚交流。张国庆表示:“中国外交现在确实更加理性,在不卑不亢推进,增加中国的美誉度,通过推进中美关系,进一步巩固对我们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 拉氏访华的“重头戏”——与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的会谈时,媒体注意到,会谈比预定时间延长了45分钟。中国国防部一位官员在会谈后介绍说,两国国防部长都认为,会谈是“坦率、建设性、富有成果的”。 但并非没有交锋。拉氏紧抓不放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军费话题。在今年6月新加坡一个会议上,他甚至说:“中国的国防预算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既然没有哪个国家对中国构成威胁,中国为什么还要持续增加军费预算?” 曹刚川上将以微笑和坦诚作了回答。在两人的记者会上,曹刚川说,当前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中国不可能在国防建设上花费很大财力。“中国2005年的国防费,按照新近调整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是302亿美元,这是实实在在的数字,中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隐瞒国防开支。” 在中央党校的交流,美联社报道说,当时一位党校教授告诉拉氏,中国经常从美国官员口中听到“互相矛盾的信息”。 拉氏则回答,他认为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就未来意图在发出不同的讯息。他进而说,“所以我们看到模糊的信号,并寻求澄清。” 拉姆斯菲尔德也表现出了一些坦诚。在和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时,两人都提到3年前在五角大楼的会面。拉姆斯菲尔德更表示期待在未来某个时候能再度在五角大楼接待胡锦涛。 胡锦涛强调要“以建设性态度处理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构筑更加牢固的基础”。法新社说,中国领导人还表示,两国军事关系近年来得到了改善,但还有进一步增强的空间。 拉氏访问尚未结束时说,中美“两军关系的发展要与两国关系发展相适应”,在访问中他同样感受到“中方有着与美方同样强烈的愿望,即通过努力找到一些方式来消除彼此间的神秘感,增进相互了解。” 但时殷弘说:“从拉氏的总体言行来看,他原来对中国的一贯看法并没有多大改变,但这毕竟是中美两军关系的一个突破。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中美在军事领域的矛盾还会继续,但交流也会发展,中美两国军事议题也会更多地进入最高层会谈中。” 迟到的突破 早在4年前,中国方面就向拉姆斯菲尔德发出了访华邀请。但拉氏迟迟不愿来中国,与他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有关系,也同美国对华政治气氛有关。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坎贝尔就说:“在美国与中国友好的时候,我认识的所有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都希望去中国。在那两年之后突然出现180度急转弯,没一个人要去中国,他们不是忽然得了什么病症就是有什么特别的困难。高级将领去中国仿佛是一种职业生涯的自杀,是政治自杀。” 两国军事关系曾因为轰炸南联盟中国使馆、南海撞机事件跌入谷底。拉氏作为美国鹰派的领袖人物,自然在对中国军事关系问题极尽阻碍之能事。撞机事件后,他下令停止一切对华军事交流,当“9·11”事件后布什调整与中国关系,拉氏依然固执己见。以至外界评论说,“中美两军关系落后于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其中的原因是五角大楼与国务院、白宫在对华认识上不同步。 因此,拉氏此行首度中国之行,其象征意义更远远大于实质意义。它不仅意味着中美军事交流的全面恢复,也表明五角大楼终于开始和整个美国对华政策接轨,或至少淡化了其本身的阻碍作用。 向中国示好 虽然经常对中国横眉怒目,但拉姆斯菲尔德也曾将赌注押在中国经济发展上。 2001年在被提名为国防部长填写的个人财务报表上,他承认自己曾将50万美元投入风险基金,该基金就用在了上海一网络发展项目上。 在北京记者会上,他由衷感叹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回忆说,1974年他作为福特总统白宫办公室主任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当时北京路上到处都是自行车,但现在到处都是小汽车。 在飞往北京的专机上,拉氏还再次通过记者传话:美国政府欢迎中国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中国也是世界上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国家”。 作为这次亚洲之行的暖身动作,他特意在保守色彩相对浓厚的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文章最大的篇幅即谈论美中关系。拉氏说:“有一个国家,美国希望它成为国际体系中强大和平的伙伴,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两国正在许多领域合作——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我们的关系需要合作和坦诚。” 拉氏是带着疑虑和成见到北京的。但他的访问时机也别有深意——他在布什之前访问中国,带有为总统访问铺路的意义,这应该是国务卿赖斯的本职工作,但现在却让拉氏来做,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外交上一种创造性思维。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杜平说,作为“中国威胁论”始作俑者的拉氏,现在偏向虎山行,表明布什总统希望在对华外交中给予拉氏足够的尊重,另外,希望拉氏通过访问消除成见,从而消除中美元首交往中的障碍。 美国对华关系微调 美中关系出现微调,主要还是在两件事之后,一是拉氏影响恶劣的新加坡讲话,二是美国扼杀中石油收购尤尼科公司。 这种笨拙外交手段遭致美国学界的强烈批评。美国专栏作家法里德·扎卡里安就说,在尤尼科问题上,“它表明美国不会容忍中国经济崛起,而希望加以遏制。它同时也表露出一种虚伪”。 布什政府的咄咄逼人的政策,也遭到了其他国家的抵制。美国战略学家戴维·兰普顿就认为,美国在亚洲应避免只与日本结盟的“一个盟友战略”,避免过分关注遏制中国,以至于疏远那些不愿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做出选择的友邦。 张国庆表示,美国现在在几乎任何一个领域,都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和作用,“中美关系这才开始进入真正的大国关系”。随着美国国内政治气氛发生改变,“美国鹰派人物也必须做出改变,他(拉氏)必须配合布什对华政策的调整,到中国实地来了解中国的看法和情况。” 改变外交幼稚病 一个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一个是正在崛起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有矛盾、有摩擦,都属正常。 对两国来说,沿着对抗主义道路前进,将是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也应该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担忧,需要采取更加积极、开放、善意的行动,向世界证明,崛起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但美国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保证不会遏制中国,尤其是在军事上围困中国。 中美关系问题专家沈大伟就指出,在这方面,首先要消除的是拉姆斯菲尔德曾经的“幼稚”。因为他在新加坡提出的问题,就遭到了国际许多媒体的驳斥——他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从某种角度上讲,中国军事现代化,与美国军事力量增长和地区局势紧密相关。 尤其在涉及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台湾问题上,在拉氏任国防部长期间,美国制定了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及情报共享等计划,这是美国以往政府明令禁止的。美日安全条约还将台湾列为“共同战略目标”。 针对美国的做法,法国《费加罗报》说,其实中国人完全可以反问几个为什么:中国难道没有受到威胁吗?难道没有受到美国包围吗?难道中国作为一个强国就无权在海洋上巡逻吗?难道就没有权制造航空母舰吗? 如果真能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中美或许就能建立互信,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但关键是: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真会这么想吗?- 撰稿/刘 洪 相关专题:拉姆斯菲尔德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