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从“每人3两米”看“九龙赈灾”之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1:06 新桂网

  新桂网

  据《中国青年报》10月26日报道,台风“达维”肆虐海南之后,受灾的群众一直忙着恢复生产生活。然而,一些村里给受灾群众发放的“救灾米”,却让群众哭笑不得。琼海市在台风中受灾较重,该市潭门镇新潮村每人领到的救济米是8两(400克)!这还不是最少的,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每人领到的救济米是3两(150克)。

  9月26日登陆海南的台风“达维”重创海南,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600多万人受灾。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台风“达维”过后的救灾情况非常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布置救灾工作,拨了几千万元专项资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社会捐助亦达几千万元。这些消息,对于家中已无口粮的灾民来说,如雪中送炭。但“3两米”实在太少了。“3两赈灾米能顶什么用?”“赈灾款到哪去了?”“政府是不是该对救济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进行审计,保证资金专款专用?”村民的这些质问,是惯性使然,因为过去发生贪污挪用赈灾款的事太多了。

  在此,笔者更为关注的是,谁在给灾民发“3两米”?笔者查阅相关报道,只知道是生产队让领的,至于是哪个部门发到村里的,不知道。通过报道,笔者猜测有多种可能性。第一,可能是个人捐赠的。灾后,海南曾有个村支书个人掏钱,给每户村民发了点大米;还有个港商,直接给灾区送来了500万元。第二,可能是财政部门;第三,可能是民政部门;第四,可能是农业或水利部门;还有第五、第六……因为国内具备救灾职能的部门太多了,能下去发米的部门也太多了。

  多种可能性的背后,则是“九龙赈灾”体制之弊。我国现行的灾害管理体制,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中央财政的救灾投入名目来源不一,包括灾民生活救济经费、卫生救灾经费、防汛抗旱经费、汛前应急度汛经费、水毁道路补助经费、文教行政救灾补助经费、农业救灾经费、恢复重建补助经费等,这些资金分别由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水利部、农业部、教育部、交通部、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下拨。不同的上级部门各自掌管一块资金,每个基层部门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向当地政府部门上报灾情,下发救灾钱物,相互间没有有效沟通,很难协调配合。

  “九龙赈灾”,救灾资源浪费在所难免,监督也谈不上,挪用就相伴相生了。云南大姚地震救灾资金4111万被挪用事件,就充分暴露了“九龙赈灾”难以监控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给村民发“3两米”也就是正常现象了。

  当务之急,不仅是追问“谁发的3两米、为什么只有3两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目前部门分割的救灾管理体制。

  (青安)

  编辑:韦怡 作者:青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