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详解致癌物:零接触不如安全接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3:38 山西晚报

  继苏丹红辣酱、三氯生牙膏、甲醛啤酒等多次“致癌风波”后,近来“PVC保鲜膜致癌”的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惊慌。日前上海市环境诱变剂学会的十多位专家就这一敏感问题做了科学的解答。他们认为:苛求对致癌因素“零接触”是不现实的,学会“安全接触”才是上策。

  权衡利弊:按标准使用可放心

  上海市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胜年研究员说,“有毒”与“安全”只是一步之差,差之毫厘,却谬之千里。专家有责任向社会公众普及健康安全知识,帮助大家认识毒性和安全性的区别:致癌因素的毒性是物质的属性,反映危害程度的大小;安全性在什么条件和剂量下能接受的程度,这与使用剂量、吸收途径、使用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有关。总体上,国家在事关公众安全的各个领域都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和消费,社会公众是可以放心的。

  专家指出,许多致癌物都有两面性,人们只能权衡利弊。如苯可导致白血病,但其工业用途甚广,目前仍在使用。大剂量糖精可导致膀胱癌,但小剂量糖精对糖尿病有利。三氯生对保护口腔、牙龈有益。小剂量砷有治疗作用。中草药中有安神作用的大多含铅。低剂量的砷、铅是有益的。许多化学物都有致癌危险,但又有广泛的用途,必须权衡利益和危害,然后作出选择和处置。

  以三氯生为例,它是国际上通用的高效、广谱抗微生物剂,广泛应用于牙膏、香皂、消毒洗手液、卫生洗面奶、除腋臭剂、漱口水等。三氯生与氯化的水混合产生三氯甲烷,然后被人吸入或被皮肤吸收。三氯甲烷为可能致癌物,但按牙膏的每次用量推算其产生的三氯甲烷含量甚微,没有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饮用水基准,刷牙漱口后口腔里残留的三氯甲烷比自来水中的含量都低,三氯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是可以放心的。

  再如,用甲醛当助剂生产啤酒,是啤酒的一种生产工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最新专项抽查结果显示:国产名牌啤酒甲醛含量与纯进口啤酒相当,甚至略低。正常饮用是安全的。

  专家介绍,导致癌症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致癌症物质达到一定浓度;二是与人体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如果达不到这两个条件的话,即使接触也不一定致病。专家认为,面对自然环境中时时刻刻存在的危险因素,做到零接触不如学会安全接触。遵守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才是值得推广的做法。

  科学对待:限量接触是安全的

  专家指出,对自然界和化学物中存在的致癌因素,必须树立科学认识:首先,动物致癌不一定就是人类致癌。目前得出的致癌作用的结论大多数来自动物实验,使用的剂量也较大。是否可用这种动物实验的结论推断到人类尚有争议。

  其次,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肿瘤的发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启动阶段,其次是促进阶段,最后是演进阶段。“促进”和“演进”过程需要经过几年到几十年。另一方面,人体有杀伤癌细胞的免疫功能。因此癌症是体内外两方面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致癌过程。

  第三,遗传多态性。同一致癌物对人群中不同个体的致癌作用是不一致的。在同样接触条件下,有的人发生癌症,有的人不发生癌症。

  第四,对致癌物可以安全接触。致癌物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有致癌作用,同时需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不一定会致癌。因此,限量接触是安全的。

  良好习惯:提高抗癌能力

  专家指出,随着环境的恶化,人类不可避免地会接触致癌因素,但同时也应该树立信心,因为在日常食用的一些食物中就有天然的抗致癌物质。如谷物、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都是很好的天然抗致癌物。

  专家指出,生活中可能引起人类致癌因素非常多。生活中常见与致癌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多项:吸烟与被动吸烟;过量饮酒;高脂肪饮食;腌制食品;霉变食品;煎炸食品;辛香食品;生活中的致癌物还有家庭装潢、厨房油烟、紫外线、乙肝病毒和职业接触某些化工原料、染料、农药、药物等。

  专家提醒,真正容易导致致癌的两大因素就在身边,它们分别是吸烟和职业接触。因此,预防癌症除切实加强职业防护外,主要应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有了科学的认识,完全不必谈癌色变,盲目跟风。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郭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