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亿万富翁到环保志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8:04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从亿万富翁到环保志士

  邢诒前对保护区内的树木和野生动物充满感情。本报记者 王凯 摄

  编者按 “保护没篱栏,绿色无国界。携手共护地球村,重返修补我家园。十年环保坎坷路,亿万散尽化鸟缘。撑起祖国万年绿,抱拥健康和自然。”

  这是邢诒前写给自己的一段话。他是一名港商,十几年前,在家乡文昌市东路镇,创办了名人山白鹭湖鸟类自然保护区。从此,固执地种下无限梦想与希冀。

  十余年了,保护区里树多了,鸟多了。他却由一名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变成一贫如洗的“穷光蛋”;十余年了,他经历了外人无法体验的欣喜与狂想,以及数不清的迷惘与悲壮。

  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新闻连载。让我们走进他的保护区,走进他的环保王国,解读他执着的环保精神。希望读者共同参与,记者热线:13876655833,13807667518。也可在海南新闻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邢总,你还好么?你的理想就像天空中飞翔的鸟儿,现在只是遇到暂时的困难,坚持就会成功。”

  邢总,就是邢诒前。这是他几天前收到的一条短信。他不会收发短信,别人帮他删掉194条过期短信后,又收到50余条,来自全国各地。

  “4亩错听成10亩,阴差阳错成富翁”

  从海口出发,沿海文高速行走40公里,便到了保护区核心区———名人山白鹭湖。

  没有篱笆,没有围墙,遁入村庄,即进入了保护区。村民说,有时在树底下吃饭,都要用手护着饭碗,树上鸟窝太多,怕鸟屎掉在碗里。刮风下雨,幼鸟掉下来,村民会拿回家养大再放生。因为,这是“老板前”的鸟。

  邢诒前是从村里出去的,村民都称他为“老板前”。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从香港回到海南,陆续在文昌、琼山、临高建了3家服装厂,其中一家在龙昆南路大转盘附近。几年后,资产就滚到了200万港元。

  1992年,运气来了。他让员工向原琼山市政府打报告,在龙昆南的工厂附近要4亩地,准备建一幢职工宿舍楼。

  几天后,员工拿来政府批文让他审核,一看却是10亩。他顿时大骂:“怎么是10亩,要那么多地做甚?”

  原来,员工把4亩错听成10亩了。政府已经批了,他也不好退还,只好花60万元买下了这10亩地。

  9月16日,坐在名人山白鹭湖边,看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邢诒前说起当时的情景眉飞色舞:“那时,海南土地的价格直线上窜,让人目瞪口呆,刚到手的10亩地半年内涨了50倍,300多万元一亩,想不到吧?”

  他敏感地意识到,这块地盖职工宿舍已不合适了。很快,他处理掉服装厂,成立了海南怡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这块地上开建2栋高层建筑,都是刚打桩买家就来了。第一栋盖完后卖了8000多万元,净赚了5000多万元。第二栋也是刚打桩时买家就出价5000万元。

  第二年,他的助手请人核算公司的资产,结果令他大吃一惊———2个亿。“一个数字之差,阴差阳错就有了这么多钱,算是海南的第一批弄潮儿,不可思议。”

  说这些话时,他手里的烟已烧尽,眼神有些迷茫。

  裤兜里随时都有上万元

  有了钱,邢诒前美美地体验到了富翁的感觉,大量购置汽车、别墅、写字楼、地皮。最多时,包括奔驰500在内,他买了8辆高级轿车、11辆大卡车。

  “我经常左右两个裤兜各塞1万元就出门,当时就是要想办法花掉,总想着减轻负担,装着鼓鼓囊囊的,不舒服。”

  请客吃饭更是家常事,几乎顿顿都点鱼翅、燕窝、海鲜、XO。无论是生意场朋友,还是家乡父老,他的规格都一样。

  有一幕,深深地刻在文昌市东路镇副书记梁其标的脑海里。他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到名人山庄,“XO酒瓶,堆得像小山。”

  一视同仁,甚至成为他当时的口头禅。他的“大奔”,无论是谁,能挤上的都会带一程。

  有一年,亲戚介绍他认识了琼中乌石附近一个村的黎族村民。他把几十名村民请到海口,住在黄金大酒店里,也是以XO招待。

  1973年,邢诒前曾在东路镇民合小学当过2年老师,并与邢诒彭老师同住一间茅草房。返乡后,他便经常请老师们到家里坐坐聊聊。邢诒彭说,“当时他住在一幢豪华的别墅里,我们到了门口都不敢进门,他连鞋都不让我们脱就请进屋了,非常热情。”

  在外人看来,“老板前”是有病。但他有自己的看法:我是穷人出身,对贫穷与饥饿刻骨铭心。当时就是觉得,这是社会财富,无论是谁,都有权利享受,越是没有机会尝试XO的人,就越要让他们尝尝。

  也许,这种花钱方式,注定了他今后的命运。

  “牛背上的鸟哪去了,我要恢复童年的记忆”

  邢诒前1956年出生在名人山村,1979年到香港投奔父亲。事实上,他在返乡做生意前,曾在香港作过搬运工、洗碗工等。他用“尝尽艰辛”来形容打工历程。

  一年后,他往返香港与广州,靠手拎的布包,倒卖牛仔裤到内地。1982年,他向母亲借了2万元港币,付首期在深圳南洋大厦买了一套50平米方的房子,房价是14万元港币。没想到,3年后,房子已涨到40多万元港币,他当即出手。

  净赚的30万元港币,就是他掘到的“第一桶金”。

  在家乡做生意发了大财后,1993年,他非常荣耀地衣锦还乡。但家乡的贫穷,村民们大肆砍伐而导致消失的古朴与自然,深深地震撼了他。

  在他童年的记忆中,村子里树多、鸟多。家乡有一个水塘叫“洋子涵”,小时候,他经常在此放牛。黄昏时分,牛在坡上吃草,鸟儿则停落在牛背上。他拿着一本小人书,一把笛子。“或者看书,或者吹笛,我非常怀念那种感觉。”40年后的今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但大树砍了许多,鸟也飞走了。洋子涵一带也光秃秃的,变成了打石场,到处坑坑洼洼。在村里随便走走,经常发现有人端着鸟枪打鸟。

  走家串户,乡亲们无意中说到,这些年村里的荔枝年年开花,就是不结果。他朦胧地认为:因为没有鸟吃虫,所以荔枝不结果。

  他冲动了———要恢复童年的记忆。他决定买树保树,买鸟护鸟,让村里的鸟儿多起来。

  此次返乡,他完成了从地产商到“环保志士”的抉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的环保之路,目标是建“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

  他是一个商人,正在做房地产生意。以他一人之力,靠什么才能重新构建起已被冲击得七零八乱的村民环保意识?从地产生意到民间环保,等待他的,将是一条怎样的道路?请看本报后续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