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辜振甫长女:“去中国化”对我没有任何压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1:34 中国台湾网 | |||||||||||
这场展览中,辜怀群请来两位台湾成就卓著的当代书法家展示书法作品,又请来台湾的茶艺专家和著名禅学家伴着现场悠扬的琴声为观众烹茶、讲禅。参观者品茗观书,似有
一头短发,一身中式传统服装,一口标准甚至略带“京味儿”的普通话……与辜怀群面对面交谈,只觉得她和蔼可亲、毫无架子。说起自己的父亲,她的自豪溢于言表。 “父亲对我的影响大得不得了!小时候他教育我‘我是做水泥的,你就是吃水泥饭长大的,吃水泥饭的人不怕苦,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长大后他又时常告诫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他的解释是,你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很能干,你应该担心你不知道别人才是真的能干……爸爸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予我那么多教诲,让我终身都受益匪浅。” 辜怀群说:“父亲对两岸间的文化交流非常看重,一直到临终仍反复叮咛我‘两岸要沟通,交流不能停’,所以现在就由我来继承他的遗愿。” 辜怀群任执行长的辜公亮文教基金会是由辜振甫先生创办的,其主要项目包括工商管理讲座、癌症医药研究及文化交流。“在两岸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基金会应该说是在台湾做得最好的,”辜怀群说,“两岸文化交流开放后,第一个邀请大陆团体到台湾去的就是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到现在为止,基金会仍旧是邀请大陆团体去台湾次数最多的,由基金会推动的两岸艺术家共同进行创作的机会也是最多的。” 虽然基金会曾经组织团体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和中国京剧节,并捧回了不少奖项,但辜怀群说:“以前基本上都是人家来约,我们就去;人家不来约,我们也就不去了。为了改进,这次特意做了这个书法展,今年12月还会组织‘台北新剧团’到北京演出,这些都是主动来的,也算是对完成父亲的遗愿尽了一点力量。” 说起这些,辜怀群显得很欣慰。她说,交流本身就是为了促进了解、加强沟通,所以应该尽量双面交流,“这也是我父亲生前一直强调的。” 谈起目前正在举办的展览,辜怀群颇有几分得意地说:“这次展览其实是在介绍一种生活方式,有书法、有琴、有茶,让大家了解台湾文人生活里自然存在着的中国文化,这边的朋友看了,多多少少都会有共鸣,就更容易接近台湾人的生活。”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辜振甫先生的深厚修养早已为海峡两岸所共知,他对京剧的热爱与痴迷亦是时人喜道的佳话。从小在父亲收藏的戏服与髯口间嬉戏长大的辜怀群,虽然一度在西洋文学里“过得很快乐”,却终于还是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了自己”。这份痴迷和执着,在岛内暗潮汹涌的“去中国化”叫嚣中,得无恙否? “‘去中国化’其实对我没有任何压力,”辜怀群信心满满地说,“那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最浅薄的政治口号而已。如果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就把文化削弱了,只能说这种文化的根不够深,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根再扎得更深一点!”(来源:新华网记者茆雷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