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东半数劳力不务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1:54 光明网

  农村半数劳力不务农意味什么——访山东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庆武教授

  ●乡镇企业、个私企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所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比较有利

  ●打造劳务品牌,是山东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全省每年品牌劳务输出7万多人,
主要依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网络

  ●农民转移出去后,视野更加开阔,观念转变更快,这对农村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话题背景:近日从山东省农业厅传出消息,山东农村半数劳力不务农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山东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从2000年至2004年,山东省连续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年均110万人以上,其中3成农民工接受了专业培训。为此,笔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秦庆武:现任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

  就近转移避免“大城市病”

  笔者:据报道,山东省有一半劳力不再务农,这数字是怎么测算的?

  秦庆武:山东全省总人口9180万人,农村人口5187万人,占总人口的56%,其中农村劳动力3754.2万人。2000年以来,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年均转移118.2万人。到2004年底,山东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1574.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41.9%,如果加上在农村从事家庭副业的劳动力,可以说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生产。

  笔者:不少省市的农村劳动力都转向了沿海发达城市,比如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山东也是这样吗?

  秦庆武:向其它发达省市转移,只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小部分,约占10%,主要是就地转移。近几年来,山东各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乡镇企业、个私企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阵地。

  笔者:就地就近转移有哪些优势?

  秦庆武:就地就近转移,缩短了转移的距离,减缓交通压力,节省来往费用,又减少了转移的盲目性,农民工的就业成本也大大降低。

  有利于充分就业。就地就近转移,使农村劳动力就业呈现较强的兼业性,在务工的同时,可以利用早晚从事农业生产,减少农民工就业的不确定性。

  有利于避免“大城市病”。就地就近转移可以避免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据测算,山东各地流向省内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仅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0%左右,没有给城市发展造成压力。

  品牌效应促进输出

  笔者:山东的劳力转移,品牌较多。“菏泽保安”、“滕州技工”、“沂蒙巧妹”等品牌是如何形成的?

  秦庆武:突出打造劳务品牌,是山东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特点,目前,全省每年品牌劳务输出已达7万多人。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主要依靠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优势。山东实施“阳光工程”、“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等专门针对农民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全省已建立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1000多所。据统计,农民工经过培训转移就业后,月收入在700元左右,比未经过培训的转移人员高出200元左右,比在家务农高出400元左右。

  此外,还注重了培训的针对性,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用工技能要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和“储备式”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技能。

  笔者:山东省农村劳动力众多,如何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秦庆武:发展与就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山东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大力培植地方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自身消化能力。第三,民营经济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第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打造劳动力转移的载体,坚持围绕城镇建园区,建设园区扩城镇的发展思路。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要做好劳务需求信息服务工作,规范职业培训和劳务中介市场,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劳力转移是新农村的基础工程

  笔者:农村劳动力转移除了增加农民收入外,对解决“三农”问题还有什么积极意义?

  秦庆武: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总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缩小社会各阶层间的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平等的目标。

  另外,农民转移出去后,视野更加开阔,观念转变更快,这对农村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观念转变了,对教育、医疗、保险等其他社会事业都有直接推进作用,进而可以加快建设农村政治文明。

  笔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您怎样看待新农村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

  秦庆武:从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到增加农民收入,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反映了党和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和认识上的深化。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性、综合性的政策,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方案和实际措施。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三农”本身,而是要调整与之相关的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所以要跳出“三农”看“三农”。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促进城镇化进程;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同时,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基础工程。(骆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