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究竟在哪里享受科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4:25 新民晚报

  人们在欣喜中看到,一些沉睡的和零散的科普资源,通过这次“天时”,得到了一次唤醒和整合的良机。天文馆开始人头攒动,长期被冷落的系列科普图书销量飙升,学校的课外活动,甚至每个学生都躲不了的神圣的“家庭作业”中也有了“神六”的内容等等。但令人困惑的是,当我们面对青少年科普如何保持持续热度的大命题时,这些平时散见的科普资源,谁应该或有可能成为承载的主渠道?

  对科普事业有所了解的人们应该知道,3年前,凝聚了国人众多期盼和领导专家心血的《科普法》出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专门为科普事业立法的国家,堪称丰碑。但真实的调查数据也告诉人们,科普事业推广在中国之紧迫:具备科学素养的民众的比例,我们在全世界列在80位之后,只有区区1.4%。

  应当指出,当青少年有了接受科普的强烈需求时,这些平日分散的资源,都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解渴的目的。但当《科普法》所预期的理想状态一时还是奢望的时候,学校决不能成为主动逃脱责任的地方。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每天必去的地方是学校,他们活动的最多场所是学校,对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品行塑造最有影响力的地方,也离不开学校,因此这里应该是他们接受科普、享受科普的主阵地。为了真正从小培养具有创新求索精神的优秀人才,学校成为整合各种社会科普资源的枢纽,学校努力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科普意识、传播科学精神,应是办学的题中之义。

  但我们真正担忧的是,如果人才的选拔标准还是仅仅盯住有限的知识技能点,如果所谓神圣的定终身的考试无法透视出个体的不同知识背景和因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的强弱所导致的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差别,换言之,如果对人才的选拔和判断标准本身就缺乏科学精神,科普要在应该作为主阵地的学校里热起来,并进而带动全社会的科普热,甚至科普产业的兴起,都只能是一句空话、一种梦想。

  中国青年报(黄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