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药品降价受阻医院市民难获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9:37 北方热线网

  

  北方热线网——沈阳日报讯(记者孙明鑫)10月22日—25日,沈阳日报联手沈阳启点研究公司采取现场采样与 电话采访两种方式,对300名市民进行了一项“有关市民对药品降价认知情况及就医情况”的调查。药品降价关注度不高

  此次被调整价格的药品,共涉及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达40%左右,最大降幅63%,按这些药品现 在的销售价测算,降价金额约40亿元,成为历来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

  然而,调查发现,47%的市民表示“仅听说过药品降价”,“听说过但不留意”的比重占25%,而“了解降价药 品品种”的仅占25%。

  从数据上看,剔除“本人或家人经常用药”因素,更为关注

药品降价的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年龄段上,其比 例占受访者的50%。与此相反,62%的年龄在30岁以下的受访者对药品降价反应冷淡,并且这部分受访者大多属于收入 较高人群。

  七成市民有病不愿就医

  调查数据显示,在患有轻微的病痛而感到身体不舒服时,沈阳73.4%的市民首选是“自我治疗”,仅有23.8 %的人会到各种医疗机构就医。然而,当病情加重时,87.6%的市民习惯选择到区级以上医院看病。

  沈阳近九成的家庭习惯在家里存放一些药品备用。如果需要买药,71%的家庭自费从药店、药房及便利店之类零售 店购药,25%的家庭由报销部分医药费的家庭成员在医院购药,还有4%的家庭在问卷上选择了“其他获药品方式”。

  看来,“降价优惠”的难以普及,导致了市民“有病不就医”观念的加深。

  八成市民放弃就医知情权

  据介绍,目前的医药市场上,80%以上的份额被医院所占据,而药房连锁仅占据市场的15%—20%。这样,“ 降价令”下达后,医院便成为了“降价实惠”能否得以普及的主角。

  然而,实际上,医院却正是“降价实惠”普及链中的“死结”。调查过程中,当问及降低药品价格措施推行的阻力时 ,64%的受访者有过“医生不开降价药”的体验,还有14%的受访者认为,“降价药品种类太少、范围太窄,因而得不到 实惠。”

  调查还发现,82.7%的市民在就医过程中,并没有主动了解药品价格和收费水平,导致“就医”的“知情权”大 打折扣。

  药品定价体系仍需改革

  “‘降价令’并不是解决市民就医问题的根本办法,还应该解决

药价虚高的根源问题。”沈阳医药商业协会工作人员 认为,“根源在于药品的定价体系和医疗体制。”据了解,目前对药品的定价办法有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两种。纳入医保目录 的药品属于政府定价的范畴,其余的大部分药品则由市场来决定价格。

  药品的定价主要为研发费用,而国内自主研发药品不多,大多是仿制药,因此成本并不高,使得“新药”改头换面出 售有了可钻漏洞。

  主管部门降价范围通常依据市场需求量来定,但此次降价目录中,药品大多是抗生素,要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加上 医生回扣、以药养医等因素,市场需求难免被畸形放大。从这种意义上说,要让药品质价相符,降价只是权宜之计,关键是要 不断推进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

医疗体制改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